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很多技术领域都落后于国外。因此,一旦国外已经有了研制成功而且进入市场的新产品,有时我们会对这些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进行引进,这属于合理的有偿技术转移;而有的时候,即使我们想付“学费”,人家也不会“传授”给我们,因为一些关键性技术是对方保持优势的制胜法宝。对方“留一手”虽然属于正常的商业竞争现象,不过这也导致了我们的一些纺机产品不能实现与国际水平的同步发展,总是距市场潮流一步之遥。
对方“留一手”,恰恰是敦促我们“进一步”的原动力。在“留一手”面前,我们要知难而进,努力攻克难关,自己掌握住这些核心技术后,走在发展前沿。
在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设计领域还是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留一手”的事例确实不少。比如常用的棉纺金属针布、钢领、转杯、牵伸摇架、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接器等,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有不少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
金属针布选用的材料都是高碳钢或者合金钢,但在制造过程中,每道细小的加工工艺都有一些技术诀窍,形成了所谓的核心技术,特别是热处理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我们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金属针布的寿命相比也短了一半以上。同是金属针布,进口的平均单价是出口价格的2.5倍。这些核心技术国外企业都会“留一手”,不会拱手相让。
同样是转杯纺纱机的转杯,国产与进口零件的几何形状可能相差无几,但在转杯的表面涂层处理技术、转杯的耐磨程度上却相差很远,从而影响了纺纱速度和纺纱质量。正因如此,进口转杯纺纱机的平均单价是出口单价的5.3倍。
此外,进口电子清纱器的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3.2倍,进口钢领的单价是国产钢领单价的18倍,都是因为进口器材部件在材料工艺、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方面存在我们暂时还无法掌握的技术诀窍。
应到看到,当前国家已出台不少有利于纺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纺机企业自主创新,这些有利条件有助于我们克服纺织机械生产技术中的瓶颈,使我们掌握对方“留一手”的核心技术成为可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努力创新,别人“留一手”的核心技术就可以变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那时我们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赢得国际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