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商标“一女二嫁”变得愈加扑朔迷离。截至目前,法国皮尔·卡丹仍未正式公布收购方。
尽管以卡丹路董事长孙小飞为首的四温商捷足先登,率先与法国皮尔·卡丹签订收购皮具商标,并汇去定金,但接近四温商的消息人士透露,他们通过银行汇给法国皮尔·卡丹的收购款,法方表示没有收到。这让上海中服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服)全部收购的可能性加大。
皮尔·卡丹商标鹿死谁手仍处于悬念中。
收购款“不翼而飞”
欲速则不达。孙小飞等四温商率先发起的皮尔·卡丹中国部分商标收购案,正遭遇突然变故。
接近孙小飞的温州人士透露:“孙小飞等温商收购皮尔·卡丹商标,中间出现了变故。他们已经向法国皮尔·卡丹汇去收购款,但是皮尔·卡丹那边说没有收到付款。”
据孙小飞此前透露,卡丹路早在2009年4月27日就与皮尔·卡丹签订了意向协议,意向协议签署后,2009年5月份,孙小飞等向皮尔·卡丹支付了600万欧元的定金。随后在7月8日和9月9日,又分别签署了临时协议和正式协议。
正式协议签订后,孙小飞等人通过银行向皮尔·卡丹汇去3330万欧元收购款。但是,法方表示没有收到这笔钱,这为四温商收购皮尔·卡丹商标蒙上不祥的阴影。
上述人士表示,这笔3330万欧元款项是从温州市工商银行汇出,而银行方面也向四温商出具了钱已经汇出的证明。
这使得事情变得蹊跷起来。
此前,上海中服方面透露,皮尔·卡丹与一家温州企业于2009年7月初签署了皮具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商标转让总额为3700万欧元。并表示,卡丹先生早在6月份已交接600万欧元,收到的款项是以“贸易”名义从国内汇出的。
上海中服表示,从外汇管理制度而言,温州商人购买商标而汇出的款项性质应该是“投资”款,而借用“贸易”名义以规避外汇监管,实际上已经构成违规。
银行已发出汇款,但法方表示没有收到。其中存在一种可能,由于孙小飞等在向皮尔·卡丹进行外汇出境支付时,使用了虚假名义,从而导致这笔款项因违反外汇管理制度被“扣留”。
对此,本报记者多次联系孙小飞及本次收购另一重要主角温商陈小飞,但均未接通电话。
之前,在回应上海中服的指责中,孙小飞表示,收购皮尔·卡丹商标时,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外经贸局曾专门就此召开了协调会,并明确告知不用到国家发改委进行立项审批。而打到法国的数千万欧元,亦未被外汇管理局告知不合规矩。
孙小飞最后的搏杀
2009年的皮尔·卡丹中国区商标收购战中,四个温州客和上海中服互相较劲,上演了一出出恩怨情仇。
据记者了解,为运作收购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使用权,孙小飞等四人已在温州成立了温州诚隆股份有限公司。
之前,收购皮尔·卡丹是以卡丹路的名义出面,以孙小飞为主导。在诚隆股份公司成立后,收购主体就此变更,而收购款项也是以诚隆股份公司的名义经过银行汇出去的。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应维胜介绍,开发区已经给诚隆股份公司提供了办公楼,他们已经开始工作了。
然而在开发区现场采访了解到,皮尔·卡丹采购中心项目用地尚未批下来。
当四个温州客身陷“汇款门”,孙小飞等人因付款问题使收购受阻,上海中服的机会就越来越大了。
上海中服方面表示,该公司与法国皮尔·卡丹的谈判还在进行中,仍然坚持全部收购皮尔·卡丹大中国区所有商标使用权,即使孙小飞等温商与皮尔·卡丹签署了协议,也不会影响上海中服的收购步伐。“也许他们也不可能拿到部分商标。”
据了解,与四温商相同,上海中服方面也是抱团收购,其背后是20多个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一级代理商,这些代理商与上海中服多年合作下来已经有默契,其销售网络等方面较孙小飞等更具优势。
另外,尽管孙小飞等人与皮尔·卡丹签署了收购协议,但是该协议也要涉及到商标的使用权和代理权的变动,而且目前皮尔·卡丹的商标一直为上述20多家代理商经营,如何处理商标使用权买断后与代理权的冲突,仍然是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