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通过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明确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其中。这一举措对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扩大内需消费群体将产生深远影响。(1月3日《中国青年报》)
距离过年尚有一个多月,气温骤降,大雪纷纷,不少工地会因为天气问题而暂停施工。那么,对于多数农民工来说,回家还是等待复工是个大问题。回家就意味着,舟车颠簸,辗转乡里,接下来就是漫长难熬、没有任何收入的单调无聊的生活;等待,那要看老天的脸色,要是一直这样等下去,就是白白耗费自己的工钱。走还是留,手中的这点钱都经不起折腾。
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准确地讲,可以享受到工伤、养老、医疗等保险的比率极为低下。农民工离开自己的土地流向城市,没有最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系统也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挠一把,吃一把”,“今天不干活,明天就没有饭吃”。如果运气稍差,多日找不到活干,那就得东借西凑地吃饭;找到活干的,那得拼命地干,家里还有小孩上学,父母年迈多病,四处需要花钱。
没有了保障,就没有了消费的信心,这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最基本的常识。农民工的所谓的“保障”,当下看来,就是自己保障自己。兜里没钱,家里也没钱,有谁敢大吃大喝?有谁敢买高档服装?有谁又敢买费电又精贵的电器?在工地睡,工房还凑合,到市里租房就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况且,年底老板发工资还说不定要出什么纰漏呢,一旦拖欠,要回来就很麻烦,至少在时间上,就很难等。
这里,还需把农民家庭和农民工家庭两概念综合为宜。众所周知,现在农村家庭“十室九空”,所剩大都是老弱幼小,几乎家家都有外出打工的,而且有不少家庭“倾巢而出”。这样以来,就没有必要把农民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分开,它们实为一体。
农民工家庭也消费,不是在平时,而主要是在过年过节,如中秋节和春节,尤其是在春节。春节又叫“年关”,这是旧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词汇,意思是过年了,没钱,地主来收租子,这年头就是难以过去的一个关口,俗称“年关”。那么,对于当下农民的收入水平来说,过年不是那么难了,但也只是凑乎着过,可以借过年的机会,多买点鸡鱼肉蛋,大吃大喝几天,手里再留点零花钱打打牌娱乐娱乐。至于买1000元以上的大件就要慎重考虑了,年后,扣除留给老少的生活费,银行卡里也就剩不了多少钱了。至此,农民工一年归乡的花销告一段落。
总的说来,尽管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有1.3亿,在城镇拖家带口生活的农民工有3亿人,假如他们都乐意掏腰包消费起来,就有非常诱人的商业开发价值,也就可以拉动所谓的“内需”。显然,这是个可以看到但实际上摸不到的“水中月”。3亿人这个数目从电脑屏幕上看起来很庞大,但实际上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勇气都很“内虚”。农民工一年到头,除日常开销外,由于手头紧,活也不好找,又没有任何保障,他们会紧紧地攥住自己的腰包,不会随便花钱,只有很少的“败家子”才会胡乱花钱。由此,扩大内需依靠农民工的消费,近期是不现实的,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