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2月19日举行的中国服装协会内衣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针对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形势及今后走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中国如何由服装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思路。
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蒋衡杰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服装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服装数量增长了53倍,内销销售额增加了54倍以上,外汇出口创汇增加了163倍。但是,从2008年开始,服装行业高速的生产曲线出现了拐点。2008年,中国服装行业总产量为460亿件,同比下降了15%左右。”
蒋衡杰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必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行为,从而直接影响到服装消费。反映到外销上,就是出口数量的下降。“从十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在下降,但是市场份额反而在增加。”蒋衡杰说道。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国家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扩大内需要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这表明,国内市场将成为服装行业企稳回升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服装内需消费保持了持续增长,其中国内的三线城市、村镇消费的贡献不小。对于中国服装产业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需求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蒋衡杰说道。
在他看来,今后的5~15年,是中国服装业极好的发展时期,服装服饰消费将成为消费的主要趋势。这给予了产业未来发展极大的信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紧迫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产品、品牌、市场通路能否迅速建立起来。
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蒋衡杰认为,竞争者存在智者和勇者之分,但智者比勇者的成功几率大得多。“过去,只要能够抓住机会,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成功的机会就大。今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转变为‘该出手时再出手’,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生产。”
蒋衡杰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得到的经验中,“靠数量占领市场份额”这一条在未来5~15年,仍将对服装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绝不会成为主要增长模式。未来15年内,中国服装行业必须在质量和效益增长方面寻求突破,从服装大国迈进服装强国。
走向服装强国的路径
中国如何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蒋衡杰认为,这仍然离不开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在他看来,中国服装业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融合了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业。运用了现代化技术以后,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此,蒋衡杰举了个例子,就男士正装衬衫来说,全国一条生产流水线单人单产,其平均水平为13~15件;好一点的企业用了吊挂线,可以达到17~19件;而国内某企业使用了全自动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则达到了23件。“因此,在加工工序上,企业要把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管理,变成由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操作。人从而成为辅助因素。”
蒋衡杰认为,今后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所有的优势资源会向优势企业、品牌和掌握市场渠道的企业快速集中。因此,品牌贡献率是实现中国服装强国的另一个路径。
一个有力佐证是,2009年2月16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在浙江宁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杉杉集团25%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3%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中国)有限公司。伊藤忠是世界500强企业,在纺织服装领域具有人才、技术、管理、国际化等优势,并且具有125个国家的销售渠道。杉杉不仅可以分享伊藤忠的丰富资源,而且可以依托其强大的全球资源配制能力,整合产业,创新经营,从而加大其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
蒋衡杰表示:“中国服装业在商业渠道的释放以及市场份额、品牌美誉度的直接指引下,行业能够取得很好的发展。今后的5~15年,是中国由服装大国走向强国的最好时机。”
蒋衡杰同时表示,服装强国与服装大国相比,更重要的在于服装强国更加强调“价值”。“‘价值’的内涵包括价格、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时尚的追求等方面。这也表明,80后、90后将成为未来服装服饰的主要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