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1月开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外需急剧萎缩。针对国际市场的瞬间巨变,我国审慎提出外贸“保市场”的目标,到2009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的份额不降反升,由危机爆发前的8.8%升至9%以上。
危机来袭:外贸陷入风暴中心
我国出口近六成面向美、欧、日市场,这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通过其他市场弥补由此损失的出口绝非易事,并且增加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难度也在加大。
海关直线向下的数据透出阵阵寒意: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的出口从两位数的增长高台跳水,出现2.2%的降幅。2009年1月份,中国外贸下降29%,到6月份下降23%。
在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的今天,出口大幅下降造成许多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
在全球流动性下降,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跨境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也严重缩水,2008年10月我国吸收外资数据先于出口步入下降空间。
与此同时,美欧等国失业率不断攀升,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频频出击。一些国家打着贸易救济的旗号,对“中国制造”围追堵截……
力保市场:中国出口绝处逢生
历史的演进往往颇具戏剧性。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主管外贸的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总结2009年时说:“危机爆发前我国占国际贸易的份额为8.8%,2009年预计在9%以上,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
短短一年间,中国外贸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事关中国经济能否顺利交出应对危机保增长的答卷。为此,中国及时出台了力度空前的稳外需政策,并且审慎务实地把2009年外贸增长的目标确定为“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
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信保费率、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迎难而上的风骨。
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外贸终于扭转了持续下滑的颓势,降幅明显收窄,11月份出现可喜的增长。目前正在中国沿海部分城市持续上演的“民工荒”的故事成为外贸峰回路转的戏剧性注脚。
不仅如此,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连续13次派遣经贸代表团赴海外采购,推动了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去年中国贸易顺差降幅超过三成;从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也由负转正。
在应对贸易摩擦的突围战中,中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仅在多个国际场合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严正立场,而且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应对措施……
由大到强:外贸目标务实谋变
尽管中国外贸的国际市场份额上升,世界排名位次前移,但历史依然将2009年定格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走过的最困难一年,全年仍将维持两位数降幅。
并且,未来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世界政治、文化、社会也蕴涵变数,中国外贸发展怎样才能适应新变化、新挑战?
目前来看,这次危机将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兴起,引发低碳技术革命。如果中国不能顺应这一潮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长将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和心血,实现了外贸总量由小到大的跨越。但我国仍然只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外贸发展目标,而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对外贸易目标是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并强调“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商务部表示,今年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
船行中流,不进则退。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很可能会好于去年,中国外贸将步入恢复性增长区间,结构调整也将精彩纷呈。在布满荆棘的复苏之路上,中国必将迈出走向贸易强国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