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毛立辉:中国国际时装周反思录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11日    作者:毛立辉

  作为世界服装生产大国设计文化交流的权威平台,北京2010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举行,引起了海外众多客商的关注: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的时装周直接关系着经济、文化日益强大的中华民族的时尚走向,2010年北京会流行什么,引起国内许多服装企业和品牌广泛关注:国盛民富的中华民族时尚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流行的重要元素,面对国际市场东风劲吹,北京时装周发布的新一季中国时尚是什么?引起了许多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关注:媒体报道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会的时尚元素,明年真会流行起来吗?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化的10多年间,中国国际时装周用设计文化创新中国服装的时尚魅力,无论是对服装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还是将设计师推上中国服装品牌第一生产力的高位,无论是聚集起中国的时装设计创新力量,还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的时尚之声,都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在全球服装制造业领军地位的奠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地位的飙升,随着中国市场已成世界时尚最注目的焦点,中国国际时装周是否也具备了与米兰、巴黎、伦敦、纽约等国际著名时装周一样引领全球时装流行趋势的能力?具有了推动中国市场流行文化发展需求的作用?中国国际时装周观摩回来,热望中国自己的时装周能尽快成为展示中国时尚创意力量,体现中国时装品牌发展水平,引导中国时尚消费者和国际流行文化的人们,在冷静地分析着。

  中国设计的文化自信用什么来提升

  中国元素在中国为何不时尚

  在“中国飓风”席卷的2009巴黎高级订制时装发布会上,中国元素成了巴黎高级订制时装的第一亮点。当法国高级成衣和订制品牌大秀中国元素设计时,中国设计师也在北京中国时装周中用中国红、中国丝绸、中国屋檐、青花瓷、牡丹、泼墨山水画、绣龙绣凤等中国元素设计、发布时装作品。让人有些失望的是,这些作品虽华美依旧,却缺乏新意,特别是有些表现中国元素的时装,难在中国时尚界引起共鸣。
  
  中国国际时装周就应该是演绎中国元素最权威、最真切的平台。为什么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中国时装设计先锋们,却无法像法国人那样,将中国元素时尚地演绎成一种流行、一道风景呢?

  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文化,本身蕴藏着古老、神奇的风采,随着中华民族物质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东方文明的诱人魅力便成为国际社会追新逐奇的重要元素。

  北京的时装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组成创意设计团队,跨界创作的“中山装概念”时装设计作品,从不同的审美视角诠释中山装的文化风格和时尚品味。看到了对中华结绳绝艺的复活,看到了传统羌绣的时代创新,看到了中国建筑、中国水墨、青花瓷等等中国文化概念在时装创新方面的探讨。

  但中国概念的创新为何没让人们感动起来?我们遗憾地发现,时装周发布的设计作品,在用中国文化符号展现中国时装的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方面,并不突出;在时装的表现形式、艺术构思、材料、色彩、花型、肌理、配饰、搭配等方面,既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国际水准的设计作品还难以觅见。在一些对中华文化缺乏深入研究的设计师作品里,对民族元素的时尚创新还有障碍。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要素,以物化形式存在的服饰现象,无法不受到民族意念和时代社会意念的制约。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才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如果我们的设计没有找到精神的内核,就易忽略或者会弱化服饰文化中某种特别人性的东西,服装外在的文化表现就会零碎、浮面,就会使作品的人文精神含糊不清,就难以看到那种让人感动的文化内涵的存在。

  设计的民族自信心如何创建

  世界四大国际时装周,都有自己偏重的时装风格,并在每年的发布会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连续五年担任中国国际时装周评委的北京莱佛士国际学院教务主任Anrhony Bednall遗憾地表示,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中,时装设计对中国元素创新的较少,用西方元素的居多。

  不可否认,北京的时装周是中国服装产业的一个缩影。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师们,大肆发掘丰盛的中华民族文化宝藏,并以此为灵感,设计出大批带有浓郁东方色彩、闪耀于国际时装舞台的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市场上,却很难看到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商品。这种反差给我国服装设计界留下的反思是深刻的:能否认同自己生存的物质背景和精神文化,是体识民族优秀文化渊源的关键。

  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中国的时尚精神?中国服装的民族设计何在?中国的时装周如何聚集中国时尚设计创新力量对根源文化研究的思考?如何搭建绽放中国设计师原创精神光彩的平台,是值得中国时尚界去思考和期待的。强化民族设计,设计师就不能把自我的眼光禁锢在商业的流行中;同样,把自我禁锢在难以挣脱的摹仿怪圈里,也是找不到自己独特感觉的。

  只有不断与自己的审美惰性作斗争,对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探索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的沟通,不断用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去指导设计,不断创造与时代生活相适应的、心理化、精神化了的服饰文化,才能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人精神风貌的时代经典时尚作品。民族设计是强调服装的形、款,还是强调服装的一种民族风韵、一种文化精神,结果是不一样的。
  
  只有浸润在民族文化中,去感受、体验、把握民族文化的神韵,才能抽绎出有意味的,包含着特定民族生活内容、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神韵的服饰形式。只有从生活中发现蕴含着文化精神潜流的生命体,善于捕捉形式中的意味,我们才能将野味盎然的乡土风情,古文明的幽远、古朴与清灵明快的现代感觉汇集起来,在将民族服饰文化融入国际时尚的同时,在给人以实用的消费价值时,给人以精神上的关切、抚慰与提升。唯有这样,中国国际时装周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时尚社会的中国元素最权威的发布中心,才能引导中国服装产业走向健全和永恒。

  中国时装的奢华表情如何迷人

  走进2010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时时会感到奢华带给我们的冲击。一些创作激情被中国奢侈品市场需求激发起来的时装品牌和设计师,纷纷发布自己的高级订制时装秀、高级时装发布会,让置身在北京的时装周发布会现场的海内外时尚达人们,忘却了此时正是全球经济危机漫延的寒冬。

  中国年轻富裕群体强大的消费爆发力,成为中国时装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国际时装周中一批设计创新理念时尚、设计语言个性鲜明的设计师,发布以礼服为创意的设计作品,体现了中国时装市场的消费动向。

  奢华的时尚精神是什么

  作为高级时装的一部分,中国的晚礼服消费环境多局限于盛典、晚宴,这不仅使礼服具备了访问服、社交服、晚礼服等多重功能,更使高级订制的晚礼服具有传达消费者生活情趣、道德修养、物质财富等内在精神的作用。人们欣赏高级时装,并不仅仅因为其奢侈、高贵,更是因为其设计的匠心独运和着装者的神韵和风采。

  北京的时装周中,刘洋等一些著名设计师用简约的设计、优雅的线条、流畅的剪裁、精致的工艺,把对哲学、民族和环保的思考融会贯通在晚礼服、小礼服的创新设计中。无论是蔡美月中国式浪漫优雅的回归,还是董怀光内涵高贵典雅的诱惑;无论是赵卉洲诗情飘逸的韵味,还是刘薇精致唯美的轻快;无论是刘芳对比和谐中的经典追求,还是黄洁简洁婉约的素雅,都将高级时装的时代风采设计得浪漫高雅,妩媚迷人。

  现在时尚圈有一种怪毛病,就是过于强调特异、个性,哪怕是没有了时装本来的功能。解析当今奢侈品消费群体,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富裕阶层将高级订制时装作为物质占有、身价的炫耀,好像越堆金饰银越能表明对财富的拥有,珠宝钻石越多越大,越能炫出身份价码。

  有设计师告诉笔者,一些找她来定制晚礼服的公众人物,都很在意如何用自身的时尚健康形象去传递高贵的内心和品质。作为创新时尚的设计先锋们,如何才不会误导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呢?

  中国的高级订制面临什么挑战

  高级时装的社会需求,催生中国服装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满足影视明星为主体的高级订制时装需求的设计师群体的出现,是中国时尚设计力量升华的显现。
  无论是高级订制的兴起,还是高级时装的走红,创新中国式高级时装生活方式的设计,正考验着有志从事高级订制时装创新工作的设计精英们。

  如何运用能自然显现人格魅力的礼服容仪,准确表达服饰的社会性和伦理性?如何借助服装的外形、构成、色彩和着装姿态的外观感觉,来传递一种崇敬、高尚、庄重和威严的感情?如何用相近的服饰流行元素表达相亲、和睦的心情,选用高雅、时尚的服饰显现重视的态度和对礼法的尊重?如何运用端正、正统的着装方法来表现礼服容仪文化?如何在为消费者订制时装的同时,传授礼服所具有的礼仪精神,从而让消费者从内心不断提升礼仪道德修养,面对彬彬有礼的衣装形象,读懂其礼节,知晓其大义,并在身着礼服时不自觉地将内心深沉凝重和虔诚的心情表达出来?

  效仿国外高级订制的东西,并不太符合国情。有志拓展中国高级时装市场的设计精英们,如何认识穷奢极欲的高级订制时装,在倡导环保、简约的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如何真正认识那些并不是为了实穿而展示的荒诞不经的设计,对时尚产业发展的意义何在,是我们不在浮华中迷失自我的关键。

  中国设计的职业精神如何体现

  在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中,有近33位中国优秀设计师在北京举行了自己的时装发布会,他们用最新设计的时装作品,热情洋溢地传达了对2010年流行文化的感悟,传达了中国设计师挑战金融危机,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制造消费盛宴的信心,让我们体味即将迎来的春天,生活仍是绚丽多彩的。

  面对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灾难,与一些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时装品牌纷纷破产退市的惨境相比,中国设计师品牌成为北京的时装周发布会的主要力量,不仅表明中国设计师已成为中国时尚消费的重要引领者,更真实地显现了中国服装设计创新力量抗灾自救、积极创新和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

  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提升中国服装的文化艺术含量,提升中国时装品牌的附加值,国家赋予了肩负时尚创新重任的设计师们,把中国制造的服饰产品做精、做深、做出个性文化的职业责任。设计师们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上的设计行为和倾向表达,写意出了中国时装设计师队伍对时代精神的内在感受、真实情感和哲学慧悟,体现了中国设计师群体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纯洁时代设计的情感追求

  在现代物质社会中,追求环保健康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诉求,在表达时尚设计理念的服装作品中,李小燕、梁子、刘芳等一批坚持不懈挖掘人类优秀消费文化遗产的优秀设计师们,数年如一日在纯棉、莨绸、羊绒等纯天然织物领域耕耘创新,将生活、艺术、自然、草木、色彩、情感,和新现代时尚生活观等人文元素集合于服饰的形、色、质中,在用天然材质表现服饰的奢华品质和纯粹气息中不断地创新。设计师们的时尚态度和服装设计的哲学之托,还原了时尚之本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纯天然纤维所赋予时装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态舒适,更是一种对时尚和生活态度的深层次诉求,从而让人们对纯天然纤维的热爱充满了理由。

  在北京的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人们从现代都市浮躁喧嚣的滚滚红尘中,看到设计师李小燕连续8次高调发布对纯棉热爱的设计情感,这种义无反顾地对纯棉时装设计艺术形式的自由而为,深刻表明了服装美学的深度,是一种始终带有连贯性的叙述,在帮人们领悟纯棉与肌肤之间维妙的性与情,激发对自然的钟爱、对环保的渴望,对生命的珍重中,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业精神所在。中国服装设计协会将第13届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授给李小燕,也就是对这种为转瞬即逝的时尚宿命寻找新破解的中国设计精神的褒奖。

  时尚的安全感在于它根本的依托之中。在当今追求环保健康的时代,大批优秀的设计师淬练纯天然纤维最本质的文化精神内涵,用“热爱纯棉”的精神来推进时尚消费理念的变革,在设计创新中使中国的时装产品步入婉约清纯、寄情思辨、理性尚志的新阶段,使发展日渐成熟的中国服装业的时尚态度,纯洁、健康、个性、丰富了起来。

  但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华中,中国服装的设计创新如何满足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如何伴随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探讨当代人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巨大转变?如何将仅仅停留在审美层面上的服装设计重点,聚焦在更加深刻的人文领域?如何回避现代艺术的焦虑和虚伪的革命性,纯洁我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健康我们的时尚情感?或许在纯洁我们对生活奢华需求的人生观、宇宙观中,才能将我们手中设计的时装,裁剪缝纫成浪漫清新的韵律、典雅干净的意境、撩心动情的创意。

  强化民族设计的责任追求

  有统计表明,参加今季时装周设计发布的设计师,平均年龄为39.8岁。正处于黄金年龄段的设计师群体,在北京的时装周这个国际舞台上,能否用原创精神来进行根源文化的思考,能用什么样的个性设计来表达中国的时尚精神,一直是中国服装行业对时装周的期待。

  设计时装与作诗一样,需要用激情对元素高度地提炼。与诗不一样的是,时装设计需要通过色、质、形、意饱含激情地营塑,才能构筑起时尚衣装魅力。面对中国经济腾飞,百姓追求天人合一,民族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意境,用自己的设计作品来表现中华民族内涵丰盈的审美趣味、平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需要把持一种不极端的精神追求。而这种追求不能只是个性的宣泄,更多的应是一种民族的责任。

  每年在时装周用一场时装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感悟,张肈达用自己的时尚行为,表明了一位身居中国时装设计高位的金顶奖设计师的责任感。最早以时装秀红遍中国T台的金顶奖设计师刘洋,没有“让自己冲动的积累”,如今不再轻易做秀,这从另一个侧面传达着这位对社会时尚有杀伤力的设计师的职业精神。才华横溢的设计师马可,用时装作品在巴黎悄然展现中国设计师对东方哲学和生命的认知,体现着一个服装设计师在履行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文化传承责任方面的严肃态度。

  尽管国际时尚东风西盛,但在中国市场上国外的洋品牌仍是时尚潮人们追逐的风标。在用中国的设计文化难以改变消费市场的好莱坞模式、法兰西口味时,如何让中国设计的时装产品,成为中华文化提升话语权的台阶,而不是一种普通的展示和卖弄,成为中国时尚设计创新先锋队面临的挑战。

  深刻对民族精神和根源的文化思考,焕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量,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造性的融合,将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有效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时尚潮流的整体步伐统一起来,在北京时装周这个权威的中国时装发布平台上,设计师的文化传承责任才会形成更强劲的影响力。

  真诚时尚设计的职业追求

  中国服装设计的时尚创新,作为中国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深刻展现着社会特定的文化氛围、经济环境和时代精神,赋予中国服装人创新发展的职业精神和弘扬时尚文化的产业道德。

  作为中国时装设计领军人物之一的刘洋,在北京时装的T台上亮相并不多,但每次都能给业界留下极大的反响。作为旭化成中国时装设计师创意大奖获得者,刘洋将青花瓷的蓝晕染成五彩,用流行的褶皱,纯粹细腻地营塑出简约、优雅、经典、环保等风情万变的时代风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刘洋用清新简约的设计手法,传达出一种心境、一种哲学、一种安详、一种生活状态,发出“时尚需要摒弃浮躁,让沉寂的风韵唤醒人们心灵的纯净、寻找失去的优雅”创新宣言,无疑给一些沉溺于奢华、失迷于高级的中国时装设计师树立了一个新的风范。

  时装设计创作,是一个从感性的立体创造力到理性制作的升华过程。如何不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组织设计元素,逐渐形成品牌时装的设计风格,是一个设计师职业高度、道德姿态和价值风采的体现。

  随着北京的时装周制造名师节奏加快,人们警惕地发现,一种悄然浮现的“王者之气”正污染着中国时装设计文化交流的平台。不过,业界在时装周中也欣喜地发现,以张肈达为代表的优秀设计名师们,开始了令人鼓舞的新设计文化的探索,一些用设计提升品牌商业价值的设计师,创新理念,开始了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COCOON品牌艺术总监应翠剑用设计创造的财富,出巨资冠名赞助以发掘设计创新人才的杭州国际女装设计大赛。设计师卡宾、刘小飞用设计积累的资本,资助和关心参与中国时装周设计文化交流新生代设计人才的成长,正如应翠剑所说,只有让更多有梦的人,在中国时装舞台上化蝶炫舞起来,中国时装设计的蜕变,才是更为美丽的律动。

  领悟中国设计文化诸要素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社会价值,才能找到延续思考、延续创新、延续设计的本源,由此而得自由。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内容和形式创新的辩证态度,才能发掘到中国文化感人的外在表现和潜藏的内核。实现这些,还需有追求的职业精神。

  中国时装设计呼唤时尚推手的专业精神

  在时装周发布会后,当人们满怀期望摊开报刊、打开网站时,却失望地发现,一些媒体对时尚元素片面的解读、对发布会虚伪的景象表述、对名师盲目的吹捧、对品牌近乎献媚的赞美,几乎成了宣传时装周的主导文化现象。

  什么是中国时装流行的风标?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尚再现?什么是品牌的时尚精神?什么是优秀设计师的职业风范?面对媒体传播的信息,人们有些迷茫。

  如何鲜明中国的时尚态度

  在市场约束型经济中,如何增强服装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服装产业的文化地位,唤醒服装消费的文化意识,已成为拥有悠久服饰文化历史的我国年轻服饰产业在新的竞争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推动设计与产业结合,提升中国时装品牌设计文化含量,促进中国时尚设计文化创新,向世界展示中国时装设计力量搭建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优秀设计师和著名时装品牌表明时尚态度提供了话语权。

  一大批优秀设计师通过时装周得到了业界的认知,一大批时装品牌的时尚魅力,通过时装周得到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不可否认的是,在围绕商业目的设计盛行的今天,求名欲望的焦虑和对利益媚俗的迎合,使得一些在时装周发布的企业在举办新闻发布时,对媒体只有美酒佳肴款待,而没有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交流。

  如何把握时尚话语权

  时尚话语权的缺失,曾让中国时装业与发达国家同行竞争时深切感受到其价值观难以体现之痛。中国国际时装周让中国的时装设计师、时装品牌、时尚媒体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上有了话语权,可人们又是在怎么对待这个话语权呢?

  一方面,有的设计师和品牌在时装周发布展演后并没有得到专业、中肯的评价,或被非专业的“酷评”抹杀了创新思想,或被媒体冷落,好像根本没在时装周露过脸似的。另一方面,有的设计师为追求艺术化,放弃服装实穿和舒适本质,却被广为颂扬;有的品牌热心炒作,不注重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有的设计师越来越轻狂、霸气……对于这一切,业界几乎都采取了同一种可怕的态度——沉默。

  连续8年在北京的时装周举行发布会的卡宾服饰公司设计总监告诉笔者:我的品牌虽已被市场认可,但仍希望在时装周得到专家评委、业界同行和媒体对我的设计文化、创新方向、品牌时尚精神等各方面的评判,这是推动品牌发展的动力。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连续6年参加北京的时装周,董事长张荣明说,他们就是想通过品牌设计流行趋势发布活动,让时尚界和社会来见证品牌的点滴成长。

  时装的流行性,决定了时装评论的专业特征。时装周短短7天,其实媒体的力量可以无限放大。媒体的观点、媒体对时尚引爆的能力,媒体激活时装周的影响力对中国服装行业都是可以无限放大的。

  如何营造健康的批评氛围

  著名设计师谢峰告诉笔者,他在纽约、法国等一些国际时装周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非常优秀的时装周,都是有个非常公正的媒体群体,在判断流行趋势的准确性、设计文化的时尚性。如果媒体的判断不准确,或说些不负责任的话,是会对时装周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

  品牌和设计师需要批评,发现了问题才能进步。一位采访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国外记者告诉我,巴黎时装周结束后,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即使是对国际大牌的发布也如此。可中国时装周一些发布会并不是那样的好,但赞扬的声音太多了,没有批评的评论,这个现象很奇怪。

  十年前读过李超德先生的一篇小文,有句话仍清晰地记着:今天赞美的,明天即为逝去的东西,今天批评的,明天可能是赞美,这是时装评论的变异性特征。如果我们的设计师和我们的媒体从业者,都能认识这浅显又充满哲理的特征该有多好。

  创建健康的时尚评论氛围,服装专业媒体在新媒体传播形式创新挑战面前,更要加强新闻主题策划,更要关注受众的需求,从端正媒体从业者职业精神做起,在学习用心赞美的同时,创建一个真正推动时装设计文化健康发展的批评机制。

  创建健康的时尚评论氛围,服装设计师们要从深入研究中国时装设计文化的内涵入手,在不断用优秀的设计创新去推动中国时装设计发展的同时,虚心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评论,要学会拒绝虚伪的赞美,倾听真诚的批评,要善于从批评中吸取营养。这对助力中国时装评论健康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缺乏健康的服饰文化引导,中国服装设计产业便难以实现质的振飞和发展。如何提升中国服饰文化产业自身素质,如何改善服饰评论的环境,建立完善一支过硬的时装评论队伍,如何用时装评论推动服饰产业和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掌握和运用中国服饰文化的批评精神,用时尚将民族的、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交融起来,用审视的眼光去研究、分析中国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问题,去探讨中国服装设计、服装市场、服装营销模式创新的问题,去引导中国设计师从理性上提高对时尚流行文化的理解、对时尚消费行为的引领,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个时尚推手,任重而道远!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殷强:做好“3+1”模式,推进AI在纺织行业生产领域的应用[2024-09-03] 
·梁鹏程:人工智能(AI)将成为影响展会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2024-08-27] 
·崔荣荣:为时尚产业培养“三创”人才[2024-07-03] 
·陈大鹏:发展新质生产力 书写服装行业新篇[2024-07-02] 
·闻力生:服装制造企业和员工都要拥有AI Agent[2024-07-04] 
·俞建勇: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2024-04-09] 
相关出处  
·针刺非织造布:不只除尘这点事儿[2010-01-07] 
·耿蜀平:河北省纺织业走向腾飞的新十年[2010-01-07] 
·杨淑琼:科学发展是未来十年四川服装的出路[2010-01-07] 
·郁冰:未来十年是江苏服装业发展的新契机[2010-01-07] 
·濮院羊毛衫市场:向批零一站式市场转型[2010-01-07] 
·中国服装业:多元化是未来渠道建设的中心[2010-01-07]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