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的海关数据公布,外贸终于交出2009年全年答卷。虽然仍是两位数的下降,但是中国外贸的表现可圈可点:
一是在全球率先企稳恢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全球需求萎缩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也在2008年11月开始迅速下滑。然而,由于国家及时回调了有关政策,各地方和企业积极应对,自2009年3月起月度进出口额环比就企稳并缓慢回升,同比降幅也逐步收窄。下半年月均进出口额已稳定在2000亿美元以上。
二是下降幅度远低于全球。
我国外贸2009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4.9%、22.1%和16.7%,大大低于WTO公布的同期以美元计算全球贸易31%、33%和26%的降幅。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2072.7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0%。预计这一下降幅度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
三是出口竞争力没有削弱。
我国具有优势的消费类出口商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等在危机中仍受到捂紧钱包的各国消费者青睐,降幅一直比较小。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二季度以来也显著缩小。
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占全球比重将由上年的8.6%提高到9.1%以上,已实现保市场、保份额目标。
四是大宗进口促进了全球市场回暖。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我国投资和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了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的扩大。全年原油、铁矿砂、大豆、初级形状的塑料和钢材的进口量分别增长13.9%、41.6%、13.7%、34.5%和14.3%。它们既满足了国内之需,也对全球市场回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外贸大省已由降转升。
金融危机初期,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外贸大省进出口急剧下滑,降幅超过了全国。近几个月,随着加工贸易订单逐步恢复,外贸大省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11月和12月,东部沿海十省市出口均实现了正增长。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国进出口的恢复性增长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