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纺织企业如果搞得好,能再活15年;搞得不好,5年内一定倒。”
“我已经很长时间处在焦虑状态了,睡眠质量很不好。”46岁的屠关华看起来很疲惫,满眼都是血丝。
屠关华是浙江越大实业集团董事长,2009年12月8日,他到杭州参加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年会。会议间隙,他谈起他的最新决定:“到更穷的地方去!”
过去一年的经济危机,越大所处的纺织业是危机中的重灾区之一。如今经济已经回暖,越大再度焕发生机,但如何突围已成最大难题。12月9日晚上6时,屠关华远赴孟加拉,考察在当地投资的可能性。
艰难
屠关华的越大实业集团主营衬布,主营产品黏合衬占据国内近三成的市场。产品1/3外销,主要销售至中东、印度等地。2009年,公司的销售额约为2.6亿元。
2008年年初开始,屠关华真正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当年上半年,公司收到的定单比往年多,赚得却少得可怜——“什么都涨价了,利润被压缩到非常低的地步。”光是原料棉花的价格就让屠关华心惊肉跳:2008年年初开始棉花价格居高不下,328级棉花现货平均价格基本维持在14000元/吨左右。
屠关华知道这一回经济危机真的来了。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真不行就停掉一条生产线,这总比垮掉好。
在2008年最艰难的时候,整个越大700多名员工精简了6%。
“其实我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早有心理准备。1998年,我去韩国釜山考察当地的纺织企业,就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当年,就是我们的今天。那时候韩国的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曾经赖以生存的优势正在被中国等逐步取代。传统纺织企业日暮西山。”屠关华说。1998年,韩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不断下滑,被迫转入产品结构调整阶段。短短5年内,纺织业就业人数锐减了一半。
然而屠关华并没有料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纺织业一夜入冬。2008年上半年,亦是屠关华感觉特别难熬的时候,国内约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企业超过1万家,居各行业首位。
“幸好,通过各种办法开源节流,最后还是熬了过来。”如今额角花白星星点点的屠关华叹了口气。
逃往孟加拉国
2008年底,屠终于等到了严寒中的一丝暖意。
“各种原材料价格慢慢回落,出口也恢复了,很多国外的老客户又来下单。”短短几个月后,越大很快迎来了春天,远超屠关华的预期。2009年是这三年来越大发展最好的一年,销售额比2008年略有上升,利润却大幅增加。
然而屠关华知道,对于越大而言,如果不求变,前进的道路路不会长久:“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纺织企业如果搞得好,能再活15年;搞得不好,5年内一定倒。”
但是,对于“产业转型”这个说法,他也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不适合越大的现状,“本身就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传统纺织企业还能转到哪里去?”
他也找不到生财之道,“说实话,我没什么文化,不懂的产业不敢贸然进入。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又不靠谱。现在的事业已经占据了我所有的精力。”
快近知天命之年的屠关华苦思很久,最后决定试着走两条道路:“第一条路是走出去。”屠关华考察多时,发现地域相近的孟加拉可以一试。选择此地的最重要因素是“比较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更低廉,适合建立生产基地。
有人和他谈转向大西北的可能性时,屠关华连连摇头,“那条路也不是长久之计。你想,中西部地区现在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发展那么快,没几年就能赶上东部的水平了。到时候企业怎么办?继续搬?我决定一步到位。”
孟加拉,这个在人们视野中一直挣扎于贫困线的国家,成为屠关华寄予厚望的地方。
屠关华的另一个想法只是个雏形,“到年底,我们打算成立一个部门,叫‘国际贸易部’,除了做进口商品贸易外,我还打算让这个部门专门负责考察各项产业,看看有没有适合越大进入的下一个产业。”
这个说法有些泛泛,屠关华对此苦笑,“其实现在很红的低碳经济也都感兴趣,但不敢想。目前空有画饼,却没有真正能够切入的方向,只好先看着。”
屠关华生性谨慎,即使已经决定试水,却依旧保持克制:“如果孟加拉真的合适,我会逐步增加投资。” 突围之路依旧漫漫,时间或许是他最大的敌人。坦率的屠关华介绍:“要说这次危机有什么遗憾,现在想来,我反而觉得时间太短。别的不说,2008年是越大唯一没有涨工资的一年,2010年的工人薪资我们刚确定,又要增加7%。”
“经济发展越快,传统行业死得越快”——最后,屠关华如此下结论。他说,留给越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