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开始销毁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被查抄的华商货物。这些货物总重达10万吨,整个销毁工作将持续到2010年年底。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商人工会领导人拉兹沃扎耶夫表示,当局通过官方媒体高调报道商品销毁行动像是在作秀,并且“有意诋毁中国制造的形象”。(1月28日中国经济网)
作为中国的“友邦”俄罗斯现在对华商的大批货物进行销毁做得似乎太“过火”,甚至不尽人情,这是要让“中国制造”难堪。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灰色清关”留下的后遗症,华商有“走私货物”之嫌,同时俄罗斯方面要借此整治主导切尔基佐沃市场的“问题富豪”,但往深里究,可能还是俄罗斯对于潮水般的中国商品的担忧与恐惧,只是把华商销售的中国商品戴上“走私货物”的帽子。
所谓的“灰色清关”其实一直存在,但俄罗斯如今却突然重视起来,这与目前的金融危机有直接关系。俄罗斯以往重视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能源产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能源产业,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价格暴跌,于是俄罗斯转向原先他们所“忽视”的轻工业。这无疑成了俄罗斯方面排挤华商查封并销毁中国货的一个借口而已。
俄罗斯自己轻工业产品的自给率不到40%,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各种类型上要达到51%,但是在轻工业方面连40%都不到。所以不管从价格,从种类,从需求,中国的产品对俄罗斯老百姓来说都是极其需求的,所以如果中国的产品撤出去,导致它的物价上涨,种类在减少,俄罗斯老百姓苦不堪言。
实际上,这并非简单的贸易战,俄罗斯方面一把火销毁中国货其实烧出了中俄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政热经冷”。众所周知,在中国方面提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主张之后,两国于1996年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于2008年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在一般人的眼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俄关系是最好的关系之一。
不过,有分析认为,中俄现在这种“密切关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挤压俄罗斯战略地缘空间所致。为抵御北约东扩,为突围“亚太第一岛链包围圈”,俄罗斯自然而然地与中国走到了一起。十多年来,中俄政治关系总的发展比较顺利,然而,双方的经贸关系却相对滞后。俄罗斯一直排在中国的出口国前10位,但双边贸易总额并不大。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两国2008年的贸易额为500亿美元,2009年也不过600亿美元左右。这与中美、中日间动辄两三千亿美元的贸易额相去甚远,也与“睦邻友好”有所差距。而且,两国贸易结构单一,中国输俄的主要是服装、鞋帽和其他民用消费品,而进口俄罗斯的主要是能源和武器。
虽然中俄两国关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两国经济领域缺乏互补性将对政治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在贸易全球化语境下,没有经贸利益的深度融合,所谓中俄“伙伴关系”实际显得苍白无力。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呈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中,与中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开始对华忌惮。去年6月,俄罗斯方面查抄中国商人在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货物时,俄方不顾中方的多次交涉以及中国商务部派出工作组到莫斯科协调,执意要查封、没收华商的货物,现在又得寸进尺,要销毁华商的货物。另外,在中俄能源管道问题上,俄罗斯方面一直在中日之间搞博弈,结果谈了近10年才有了一丝眉目。2009年7月,由于价格未能谈拢,俄罗斯又决定推迟执行 2011年对华输送天然气的计划。而
这两件事的发生,正是中俄两国“政热经冷”关系的一个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在历史和现实的诸多矛盾困扰下,中俄“伙伴关系”似乎经不起时间考验。俄罗斯一方面强调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在政府的默许下,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势力正有所抬头,查封并销毁华商货物就是其中的案例。此外,俄罗斯不久前还通过了具有争议性的限制外来移民从事零售业的管理条例,华商自然成为主要受害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后中国人谁还敢去俄罗斯投资经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