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信贷的苗头终于触动监管层神经。继央票利率上涨、准备金提高之后,监管层开始明确警告银行要控制信贷增长。
1月26日,中国银监会召集各大商业银行高层举行2010年第一次金融形势通报会议,首次官方表态,要求2010年中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把握投放节奏,实现逐季均衡投放,严控不良贷款反弹。
知情人士称,此举表明信贷政策已经由传统的控制总量逐步向行政手段回归。此前,商业银行在1月份的前两周共投放了1.1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贷款。
该人士称,目前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按照监管层的“指导意见”,暂停了贷款的发放,一些银行甚至要追回部分已发放的贷款。
惊人的贷款冲动
上述知情人士称,1.1万亿元的信贷增长着实让监管层吓了一跳,因为它直逼2009年1月的1.6万亿,也超过各级监管机构甚至决策层预期。
“但问题是,去年处在金融危机时期,‘天量’有其需求,如今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双位数的增长,过大的信贷必然会加重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的压力。”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介绍。
据了解,这1.1万亿新增贷款中,部分银行半个月放贷超全年计划的50%。银行为何会如此着急?多位银行人士均指出,受信贷规模控制,2009年第四季度各家银行积压了大量的信贷需求,导致年初信贷出现井喷。“2009年有很多项目的审贷工作已完成,就等着1月份集中放出去。”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商业银行,早放贷早收益的思想是一直存在的,不光是银行与银行之间要竞争,同一家银行下属各分行也在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占下信贷规模,之后可以慢慢释放。”
此外,争夺客户是另一个原因。“每家银行争夺的都是大机构,大家提供的利率和服务也都差不多,如果不放贷款,过段时间,客户就没了。”上述人士说。
“根源还在中国银行业体系很大程度上仍遵循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模式,政府设定的存贷款利差在银行收入中仍占到85%左右的比例。”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这意味着银行除了以增加贷款规模来扩张其资产负债表外,其它的增长选择少之又少。
货币政策开始从紧
宽松货币政策下巨大的流动性推动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加大。“2010年,中国必将遭遇结构性通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介绍。而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表示,通胀一旦形成趋势,在充裕流动性推动下,通胀可以通过预期自我复制,自我强化。
尽管央行近日再度重申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尹中卿表示,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变成实际的从紧。
“不能名义上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不让放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市场充满担心。”尹中卿表示,“下一步,建议货币政策要在总量控制的同时,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因为很多大企业、地方政府不差钱,但很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却贷不到款。”
上述银行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将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单独考核,不进入整体的信贷规模,不受总量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