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去年年底签下一笔10万欧元的工艺品订单,跨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吃了哑巴亏。今年1月1日100欧元兑换人民币932.31元,而到昨日,可以兑换979.71元人民币。这对陈先生来说,货还是那些货,国内生产成本没降一分,但10万欧元一旦到账,将因其贬值的因素,使自己少赚近5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欧元正陷入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困境。今年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贬值5.66%,过去三个月的贬值幅度逼近10%。这令以欧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福建出口企业备受煎熬。
担心消费市场萎缩
欧盟、美国、东盟,以及台湾地区是福建省前4位外贸伙伴。今年1月,我省对欧盟、美国、东盟,以及台湾地区分别出口13亿美元、10.6亿美元、6.4亿美元、1.7亿美元,分别增长20.6%、14.3%、59.9%、92.4%。欧元连续三个月的贬值,给闽企正在复苏的对欧出口业务,增加了变数。“同样的欧元,可进口的货物变少了,欧洲客户的进口信心,可能会受到影响。”一家外贸企业出口部负责人说。企业普遍担心,若欧元继续贬值,刚刚复苏的对欧出口会因此出现萎缩。
在业内人士看来,欧元区消费市场能否恢复,也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春节前,泉州市十余家企业曾集体赴欧洲参加慕尼黑运动用品展,据泉州捷峰轻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峰安介绍,从这届展会来看,欧元区的市场需求远未恢复,与此同时,对欧商品出口的单价却不得不一降再降,“2010年,对欧元区的出口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可借金融工具避险
数据显示,去年泉州市对欧盟出口总额超过15亿美元,是泉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产品以纺织、鞋服等传统产品居多。不过,泉州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汇率变动,不足以影响泉州企业整体对欧出口的大局,“毕竟其中用欧元结算的企业只是很少部分”。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泉州办事处的数据也显示,在泉企的投保总额中,用欧元计价的企业少之又少。
上述外经贸局人士表示,在用人民币计价暂时无法获得采购商认可的情况下,为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应懂得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例如,目前不少银行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企业和银行之间可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通过这一业务,企业可锁定汇率,减少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