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纺织行业并非一个新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提高科技和品牌两个贡献率,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在行业中形成共识。然而,从行业整体看,转变发展方式步伐不快、效果不明显,2/3的企业仍在微利和亏损边缘徘徊。如何有效改变行业发展方式“转而不快”的现状,实现创新发展的新突破?今年两会上,纺织界代表、委员们对此纷纷各抒己见。
“拉一把”——促传统纺织工业加快转变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交的一份《关于促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引人关注。在这份建议中,赵林中认为国家应该对传统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给予积极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从而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真正加快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目前在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制约因素。因此国家如能加强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将有效加快传统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赵林中说。
对于企稳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创新能力欠缺、产业布局仍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的行业现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美元与赵林中代表颇有同感。她建议将湖南纺织服装业列为省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将培育十亿元级企业、百亿元级园区和市场、千亿元级产业写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对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扩大销售市场、人才队伍建设、兼并重组上市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纺织原料结构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发可再生原料,节约有限的石化能源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海燕提出,纺织行业已经遇到了原料危机,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终将面临枯竭,化纤发展需要寻求新出路;棉花依赖进口的程度越来越高,丝绸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纺织原材料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我国纺织行业的效益。
这些问题暴露了纺织行业发展中的隐性危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导致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受阻。她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与雅戈尔集团公司合作研发大麻纤维的情况。“从去年课题立项,到今年的大麻产业化进程,在利用中国传统原料大麻进行后续产品,如服装、家纺用品等的开发、深加工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吴海燕说。
“推一下”——助科技和品牌更上层楼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漆小瑾在建议中提出,政府应在继续支持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将有效拉动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根据我的切身体会,企业通过参与国家大的项目提升得很快,如果再获得一定支持,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漆小瑾说。据她介绍,铜牛集团某科技创新项目在得到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同时,自己投入了相当于支持款项3倍的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丽芬建议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前国外高档品牌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份额日益扩大,一些国际二线品牌通过连锁商业也在有计划、大规模地进入中国,陈丽芬担心,“现在从事OEM生产为国际品牌和采购业打工的中国企业,将来极有可能还要为进入中国的国际连锁商业品牌打工”。她建议政府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并在项目立项、审批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等政策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总经理金建华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再也不能用牺牲资源,走数量型发展模式来追求虚高的GDP了。纺织服装行业要转型,要在做‘精’上下功夫。”今年,金建华委员在提案中围绕中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创新发展、走循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他认为,中国服装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
“迈一步”——为企业发展打开想象之门
“今天不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赵林中代表的话形象地说明,唯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获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而企业加快转变的自觉意识也是最重要的。
据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介绍,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但去年是企业近几年来形势最好的一年。由于除了贴牌生产以外,企业还拥有自主品牌并出口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波司登的外销增长了25%。去年波司登更加注重研发创新,还聘请了法国、意大利等国外的设计研发团队,加快了品牌竞争力的铸造。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国良一谈起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碳纤维的点点滴滴就难掩内心的激动。4年来,由鹰游在内的3家企业自发联手攻关碳纤维技术,实现了我国碳纤维千吨生产线“零的突破”。去年,张国良旗下的传统产业鹰游纺机销售增长了40%,更令人振奋的是,他毅然关闭了旗下一家既无规模效益、又无核心技术的毛纺厂,转而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就了一个传统企业转型高新企业的典型案例,使这家工厂的效益和面貌来了个漂亮的“鹞子翻身”。
“碳纤维这一高新技术使我打开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接下来我们将在多个应用领域尝试碳纤维产品的产业化,成功后将掀起多个行业的技术革命。”张国良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如某位与会代表所言,转变发展方式不是口号、不是冲动、不是跟风。国际金融危机使加快转变的紧迫性突显出来。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加快转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