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经济过后的V计划
2009年年底,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退潮,中国服装业同样经历了落入低谷而后反弹的V字翻转,其中有的服装产业区不仅在效益和产业规模上实现了绝对值的增加,而且在战略和形势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使得他们在虎年伊始发出了铿锵有力的转折之声。
陕西:新形势催生特色产业
近年来,陕西省在国家以及行业大力倡导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政策指导下,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在全行业连续3年保持年递增30%的基础上,2009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产量超过1200万件,同比增长了98.5%,同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6.45亿元、同比增长52%的惊人成绩。尽管规模与东部沿海服装发达省份尚有差距,但如此迅猛的增速让陕西服装产业具有了大踏步发展的决心和资本。
“今年是陕西服装产业环境最好的一年,也是将‘振兴规划’落实到企业,重点扶持的关键一年。政府将拨款300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建设,这对于我们产业来说犹如一剂强心针。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50%的销售量增长,产量翻一番。”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会安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
从2月底陕西召开的秘书长会议上获悉,咸阳的高新功能性职业装也是陕西的服装优势产业,打算申请功能性纺织名城;工业园区方面,除了榆林、宝鸡、咸阳三个工业园继续做好外,年销售10亿元规模的服装工业园业正在西安郊区积极筹建……
温州:借外力寻求产业突破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温州外贸服装企业就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外贸出口方式已面临挑战。2008年初,通过温州市外经贸局,温州的外贸出口企业抱团参加境外时装节,真正让企业接到订单,得到实惠。
温州市服装商会秘书长张琼瑶介绍:“今年将注重培育温州服装区域品牌,赋予制造业以文化、时尚、创新的内涵。要更多接轨国际,特别是男装方面,要积极走出去赢得市场话语权和工艺权威。同时还要引导企业练内功、借外力寻求突破性发展。”
据悉,温州市服装商会今年计划提升外贸服装企业参展的层次,组成精品外贸团,争取在香港时装节的时尚荟萃馆开花结果,打造品牌影响力。同时,计划在香港、米兰等地直接设点,做永不落幕的展示会,使营销、接单、结算一步到位。
目前,温州企业正在争取组团参加明年初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男装展,亮出温州制造的名片。渠道方面,凭借去年优衣派在全国取得的成功经历,打造商业品牌、渠道品牌将成为温州新的课题之一,这也是落实温州市政府提出的“名购计划”的核心内容。
安徽:以集群形式重点发展
2009年是安徽服装从树立产业形象、奠定产业基础转换到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产量排名位居全国第12位,连续4年增速在30%以上。 与诸多内地省份一样,去年的积累为2010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2010年1月18日获国家批准,安徽服装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了。安徽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介绍:“我们将随着产业的发展改变工作方式,从原先的宣传型过渡到现在的以扶持和服务企业和集群为重点。具体工作为:协助各地政府做好皖江城市带服装产业的前期规划和招商引资,做好服装技术人才培训和全省服装品牌的打造。‘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中国新型纺织基地’安庆市望江县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对这些集群地及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同时,以市场带动产业的“安徽模式”将被不懈地坚持下去。在虎年,安徽服装大厦计划在合肥市新站区建立,以实现安徽服饰第一街与服装产业最优空间组合,形成对合肥经济及安徽服装产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另外,还将举办安徽服饰博览会,目标是打造成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个服装服饰博览会。届时,将力邀来自安徽及全国各地特别是香港、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大连等地的众多厂商参展,尤其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品牌服装服饰的融入将提升展会的品位。
2010年,对于各地服装产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中国服装业迎来高速发展新十年的第一年,这是各地落实为期三年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第二年。恰逢危机迷雾渐渐散去之时,本期专题带您一起去了解全国重要服装产业区是如何规划宏伟蓝图的。
遭遇弯道,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能够成为中国的服装大省、服装强省,在肩负荣誉的同时,更多的是压力。当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当突如其来的风暴遮住视线时,是“被调整”还是去主动寻求出路找到新的产业增长点?让思路决定出路吧!
广东:此第一非彼第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全国第一服装大省以来,广东服装业一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2009年广东服装总产量约为55亿件,同比增长约5%,占全国总产量的24%,但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224.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
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向记者介绍了虎年的调整思路:“根据产业转移和珠三角的发展要求,未来广东的服装产量很可能不再是全国第一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发挥广东产品种类全、产业集群基础好、产业链完整、设计研发力量强、市场应变能力强、国际交流合作频繁等优势,调整结构,形成核心竞争力。”
广东服装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早就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型升级。而在虎年,广东服装业战略部署的重头戏便是“办好三个园区、打造好两个平台”––“广东省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广东服装鞋帽西部(阳江)产业转移基地”和“广东时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将得到大力推进;以“争创亚洲最大的、最具活力的时装周”为目标的广东时装周和具有“产学研”合作功能的大学生时装周也将继续隆重上演。
虎年的广东,如果还要占据中国第一服装大省的王座,产能调整、加工制造升级、转变贸易模式将成为其转型升级的必修课。今年正值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盼望通过协会的引导,能为广东服装开启辉煌的新十年”。
浙江:走出品牌出口新路
2009年,浙江服装行业产量同比下降16.16%,降幅为全国之首,企业两极分化加剧,许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尽管如此,浙江省服装行业的利润总额仍然保持了30%的较快增长。
面对这一局面,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向记者表示:“2010年浙江服装业将围绕市场进一步研究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出口方面,除贴牌加工外,自主品牌的出口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此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加快,由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建立的‘中国服装产业网’将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韩礼成认为虎年里,浙江的产业集群地应该向现代化集群转型,以市场、政府为推动,完善产业链和技术平台的打造。
杭州女装凭借政府的大力推动,档次提升快,并出现了一批具备了上市实力的企业。“而像秋水伊人、江南布衣这种品牌出口企业应该大力提倡。同时还应该号召设计师品牌的出现,打造具有个性化的女装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对于温州男装来说,盲目做品牌已不可取,做加工是顺应市场的行为,也是企业家理性的思考。希望政府能够在虎年更加重视,倾力支持男装的发展。”
2010年,浙江服企不甘寂寞,积极发展的风向带动了一批核心企业家。不论是从产业复苏、用工荒,还是从频频涉足中西部产业转移,都可以看出浙江服装业对虎年发展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