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价格走势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控制在3%左右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指标。但姚景源也表示,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最终能够完成和实现这个指标。姚景源认为,今年中国面临4方面推高通胀风险的原因:其中包括输入性通胀;过高的通胀预期;资源产品价格有待改革,但改革必然推高物价;以及去年CPI负增长(-0.7%),统计学的翘尾因素将必然推高通胀风险,因此应对通胀保持高度关注状态。
点评:物价的调控确实存在难度,除了以上四方面以外,系统性的货币因素也不容忽视。另外,近期西南地区干旱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近期市场上米价已有所反应。
2. 中国证监会19日公布了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有研究机构预计融资融券对首批试点的券商收入贡献为3%-5%左右。
点评:官方公布的名单和之前市场预期的一致,预计其他5家券商不久后将被列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3. 《华夏时报》报道,由中国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力争6月前递交国务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最快将在9月提出。
点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6月和9月前后可能成为新兴产业板块事件性机会的时间窗口。具体影响还要看规划内容和国务院审批的情况。
4.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64%,预计3月份可能会出现贸易逆差。他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美国认为的低估和操纵。
点评: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现在似乎有两个矛盾。一个是中美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中国政府的态度和民间预期的矛盾。由于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近几个月来美元的升值造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升值,因此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对中国经济肯定弊大于利。贸易逆差的出现似乎意在从理论上减轻升值压力,但汇率其实并不是理论上的那么简单,最终人民币升不升值,还在于中美两国政府的较劲。
5.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日前发布土地供应新措施,宣布暂停热点地区高价土地的交易,以稳定土地市场,改进土地交易方式,控制非理性土地竞价,设立地价合理区间。在土地竞买条例当中,将增加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等要求。另外,北京市国土局还宣布今年北京计划供应政策性住房土地1250公顷,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60%。并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供应,年内全部开工。
点评:暂停交易不治本,甚至连是不是治标也有待观察,这似乎有点暂避风头的感觉。自从“土地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地级别基准地价的70%”这条政策出来后,似乎楼市的成本就被设了底线,对老百姓来说,3万元每平米的房价买不起,2万元也一样买不起。商品房和保障房可能会成为两个不同的领域。
6. 在20日由国资委研究中心举办的“股指期货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部分央企主管资本运作的负责人表示,央企应充分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点评:如果央企也能进入股指期货市场,那一定要严格规范其参与方式和程度。如果除了套期保值以外还能参与各种交易,那一方面可能造成央企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扰乱市场。央企投资衍生品失败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7. 昨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轻骑产业园奠基仪式,在济南高新开发区举行。济南轻骑大股东兵装集团表示,经过3至5年时间,这里将形成一个年产300万辆摩托车、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北方最大的摩托车产业基地。
点评:摩托车这个小行业今年以来走出了独立行情,其背后除了产业的积极发展以外,还有军工行业一直存在的资产整合预期。
8. 印度央行周五意外决定上调基准利率,这是该行自2008年7月份以来首次采取升息措施,此前该国的通胀率已经上升至1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印度央行称,控制物价增长趋势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任务。
点评: 2月份印度的基准批发价格通胀率上触9.89%,创下16个月高点。印度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就因歉收开始上涨,今年又因印度成品油价格上涨导致粮食的运输成本有明显提高。印度粮食和能源涨价带来的通胀对中国有警示作用。
综合评论:
上周沪深股市因加息预期的减弱而出现反弹,市场特征以消息面的炒作为主。上周五云南干旱引起市场关注,除了有色以外,农业、煤炭等相关题材后续有望被深入挖掘。虽然在紧缩预期的大环境下指数未必能明显走强,但如果热点轮动得以维持,A股市场还是会有所看点。印度加息和西南干旱是否会重燃中国的加息担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