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与人们日日相伴、夜夜相随。然而,衣物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服装在生产制做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污染源不仅很多,而且造成的危害更不可小觑。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男式西服、大衣》、《女式西服、大衣》、《西裤》、《领带》等10项服装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新国标不仅对服装进行了具体分类,明确了标识标注要求,而且很多标准都是首次对PH值、可分解芳香胺及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提出禁限性规定。
“问题服装”频现市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食品、药品、家装的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却往往忽视了匿藏在身上的“隐形杀手”——服装安全。然而,“问题服装”在市场上却屡见不鲜。
有关部门曾对标有纯棉免烫字样的衬衫甲醛含量进行过比较试验,所涉及的29个品牌样品中,部分产品甲醛含量远远超过限量规定;某市消协在对24种针织童装进行染料、颜色、甲醛含量对比试验时发现,一些针织童装染料色牢度较低,有6种针织童装甲醛含量过高,最高的超标近两倍,检测结果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北京已连续发生多起服装退市事件,其原因均是在服装检测结果中,发现了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关于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业界人士或许并不陌生。这种可致癌的服装染料,其毒性甚至强过甲醛和苏丹红。《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但事实上,自该规定执行以来,各地仍不时查出“问题服装”,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据报道,从去年初开始,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服装安全作为课题研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海口、三亚等地的衬衫、T恤、西服、裙子等近20个服装品种的使用说明进行抽查,结果被抽查的服装中有近半数不合格。
近来,笔者也走访了某市的几家商场及服装批发市场,发现服装的标签标识有的五花八门、有的残缺不全。一家儿童服装店的服装标签牌,只是正面有一个韩文或中文品名,背面再无任何说明;有的服装甚至连品名都没有,销售人员解释说是用于外贸出口的贴牌加工服装,所以没有品名和标签;有的吊牌上印有多个“%”,却未标明原料成分和含量。标签只是服装安全性指标的一部分,但残缺不全的标注说明,不得不让人担忧这类服装的安全性和质量。
服装污染,不可小觑
服装与人体直接接触,其污染物日积月累所造成的危害绝不可小觑。据专家介绍,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机会很多,例如棉、麻等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需大量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纺织原料在储存时,要使用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在织布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催化剂、去污剂、增白萤光剂等化学物质,更使面料污染难以避免。而印染环节的污染最为严重,印染中使用的偶氮染料及甲醛、卤化物载体、重金属更成了健康杀手。因此,一件服装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型,随时都可能有“中毒”的机会。
甲醛:为了达到防皱缩和阻燃的目的,保持印花和染色的耐久性,服装面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目前,使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态的甲醛,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穿着甲醛超标的衣服会使人产生疲倦、失眠、头痛、呼吸困难、咳嗽、流泪、口干等症状;此外,甲醛还能引发过敏,甚至诱发癌症。
偶氮染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合成染料,可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偶氮染料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但会在特殊条件下分解出20多种芳香胺类。如染色牢度不佳时,在细菌生物的催化作用下,皮肤上沾有的此染料可能产生还原反应,释放芳香胺。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远大于甲醛。
重金属离子:纺织品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金属络合染料。另外,由于植物可在泥土和环境中吸收到重金属,因此重金属也可存在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中。衣服中的残余重金属通过与人体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有向肝、肾、骨骼、心及脑聚集的倾向,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种情况对儿童尤为严重。
农药残留:棉、麻等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控制病虫草害,需大量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尽管制成服装后残留量甚微,但经常与皮肤接触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染色度:绝大多数染料本身不致癌,但由于染料是一种低毒性物质,如果染料和织物的结合不牢固,就会游移到人体皮肤上,由于汗液和唾液的催化作用,而使染料分解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衣物在穿着过程中要受到诸如磨擦、水浸、汗渍等因素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喜欢吮嚼衣物,更容易通过唾液吸收这些有害物质。
PH值:正常人皮肤表面的PH值为酸性,大约在4.5至6.5之间。通俗一点讲,皮肤的PH值就是皮肤分泌的汗腺和皮脂形成的一层皮膜附在皮肤上,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既可防止细菌侵入,又能防止皮肤干燥,并赋予皮肤弹性。如果服装的PH值过高或过低,会破坏人体的PH值平衡,对皮肤产生刺激,甚至引发皮肤感染。
选购和着装应注意的问题
按照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服装被分成A、B、C三类,A类为婴幼儿用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在安全性能要求方面,规定三类产品的甲醛含量分别不达高于20mg/Kg、75mg/Kg和300mg/Kg,pH值分别为4.0-7.5、4.0-7.5和4.0-9.0,且不能有异味。根据规定,这些质量技术要求在标签和使用说明上均应明确标注。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切不可只注重款式和美观而忽视健康,要通过认真鉴别,购买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合理穿着使用。
识标签:标签是产品的身份证。纺织产品属于哪种类型,质量等级、技术要求、生产厂商等信息,消费者可以在产品标签、使用说明、外包装或吊牌上看到;而没有安全类别标识的纺织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
看色彩:为婴幼儿购买服装要选择小图案的服装,且色彩不能过于艳丽,最好选择浅色服装。深色衣服一般染色环节较多,经孩子穿着磨擦,易使染料脱落渗入皮肤,特别是一些婴幼儿爱咬嚼衣服,染料及化学助剂会因此进入孩子体内损伤身体;色彩过于艳丽的服饰,往往加入了过多的染料,且强烈的色彩在阳光的反射下,会损伤儿童的眼睛而影响视力。
闻气味:选购衣服时应闻一闻有无刺激性异味。如衣服上有浓重的刺激性味道,感觉眼、鼻、喉部有轻度烧灼感,这样的衣服大多甲醛含量超标不能购买。
辨质地:选购内衣时应选柔软、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纯棉织品。纯棉的衣服摸起来较软,而化纤的则比较滑,选购时不妨烧一下线头来判断。纯棉衣服的线头在燃烧时有烧纸的味道,灰烬呈灰白色,用手一抿就没了;而化纤衣物的线头在燃烧时会缩成一个黑色的小球。选购婴幼儿服装,最好不要印花过硬的服装,过硬的图案用力揉搓后,因其色牢度不达标往往会出现掉色现象。
重安全:应尽量选购饰物较少的衣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饰物脱落而擦伤孩子,而且也能防止婴幼儿误吞饰物而发生意外事故。
刚买回来的衣服不要立即挂入衣柜中。刚买回来的免烫衣服,不要立即挂入衣柜中,因为衣柜内空气不流通,在柜内甲醛浓度增高的情况下,还容易污染其他衣服。
新衣水洗后再穿。新买的衣物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然后再穿着,这样服装中的残留物会大大降低。
不要长期穿戴免烫衣服。对甲醛过敏者,勿穿免烫服饰;不穿时应把免烫衣服挂在通风处,让衣服中的甲醛释放出来随风漂散;尤其不要长期穿戴免烫衣服。
另外,穿新衣后,如出现皮肤瘙痒、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反应或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系衣物不适所致,尽快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