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整和棉花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山东省供销社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棉花经营服务体建设工作,通过棉花规范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实现棉花的产业化经营。武城县作为全省7个试点县之一,自2009年4月以来,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提高了棉花单产和质量,增加了棉农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确立发展思路
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传统的植棉大县,常年植棉面积40万亩左右,当地农民种植业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棉花。全县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60多家,其中400吨型企业41家,成为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集散地。
供销社的办社宗旨是为农服务,只有植根于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供销社才能加快发展。根据上级社要求,武城县供销社把建立新型棉花经营服务体系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经过调研,他们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一是开展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符合生产规范,籽棉分级采摘、晾晒、贮存、销售,杜绝“三丝”,提高棉花品级。二是有效组织农民,使其纳入到棉花合作社中来,开展生产协作,降低劳动投入。三是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四是农资实行合作社内部供应,降低生产成本。五是组织棉花从种植管理、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到收购加工一条龙服务。他们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明白纸和走村入户等方式对合作社的职能、计划、服务方式、入社优势等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广大棉农入社,使广大棉农对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有了初步认识。
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
2009年3月,由武城县供销社牵头,成立了武城县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共吸收入社社员4108户,入社棉田 15608 亩。合作社下设李家户、甲马营、老城、武城镇四个分社,就近为当地棉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提高棉农收益,推动供销社全面发展,探索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棉花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当地棉花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他们购置微机,建档立案,实行微机化管理。设计编制了专门的系统软件,将社员的档案资料(包括土地亩数、植棉面积、土地成分、施肥配方等)录入微机,并印制了社员证发放到社员手中,为以后的技术服务、售棉返利等提供基础资料,方便服务和管理。
积极为社员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1.他们投资15万余元为各分社建立了测土配方服务站,为入社社员全面提供测土服务,推荐施肥配方,书面送达社员手中,这一做法深受社员欢迎。2009年共测土样3600多份,根据土壤有效成分含量,为每户开出了施肥配方。
2.统一供应良种及农资。以社内直供价供应鲁棉研29、丰抗棉1号9800公斤,磷酸二铵1300吨,复混肥1295吨,地膜30吨,其中二铵每袋低于市场价12元。
3.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县供销社聘请2名农艺师具体指导棉花生产,针对农忙时节社员较为分散等实际情况,他们走村串户,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在各试点村选拔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使其有能力对本村棉花种植提供一般性的技术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社员的赞誉。对各村排定固定的技术讲座时间表,每十天巡回一次。各村社员已形成习惯,不用提前通知,到约定的时间就到固定场所集合,接受专家指导。2009年共举办植棉培训班16期,夜校4期,现场指导社员4000余人次,发放植棉技术要点10000余份。
4.认真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虫情测报,并根据测报结果指导社员科学防治。对刘王庄等试点村实施联防联治机制,组织社员根据虫情测报,统一喷药时间、统一用药,防治周期由过去的3-5天,延长为7-10天,一年少打3-5遍农药,一亩地平均节约农药10多元,节省劳动力2个工。
5.开展示范种植。一是在入社棉田中开展对比种植,以体现开展良种良法的优越性。二是优选几个品种,在刘王庄等四个村优选部分地块进行试点种植,为2010年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做准备。通过示范田的典型引路,带动广大棉农向高质量、高水准的棉花田间管理方向发展。
认真做好棉花收购工作
1.棉花专业合作社与武城县天元棉业公司共同安排人员深入基础条件较好的9个试点村庄与村支书和社员进行交流,征求棉花收购意见及建议。以棉田面积较为集中、村委班子较强的9个村作为试点开展棉花收购,以点带面,示范推进。
2.与社员签订棉花购销合同,制定棉花收购方案。对达到质量标准的棉花按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2009年共与社员签订棉花收购合同910份,占所在村庄社员数的62%;签订棉花收购合同棉田面积7899亩,占所在村庄社员棉田面积的71%。
3.为社员统一制作棉布帽、包、袋。根据与社员签订棉花购销合同情况,由天元棉业公司统一制作棉布帽、包、袋2000套,由棉花专业社根据社员植棉面积统一发放和管理,指导社员科学合理使用。
4.成立了三个棉花采拾、收购工作指导小组,分片深入各试点村。一是了解棉花采摘情况(进度、品级)。二是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做好棉花收购质量标准的宣传,指导社员按标准要求开展棉花采摘、晾晒、存储、包装运输,做好“四分”杜绝“三丝”,保证质量。发放《合作社社员摘拾、交售棉花注意事项》1000份,指导社员严格按合作社标准要求进行采摘、晾晒和交售。
5.召开棉花收购前协调会。9月1日棉花专业社组织9个试点村的支部书记和各分社社长召开棉花收购协调会,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对各村具体的收购办法进行研究,确定对各村采用不同的收购办法:由村庄组织社员到棉厂交售;由棉厂和村庄共同确定的收购人员按要求收购后交售到棉厂;棉厂派出人员进村收购。
6.组织好棉花收购。当地农民多年来有等待棉贩上门收购的习惯,既影响了棉花企业对棉花品级的把握,又减少了棉农的收入。对此,棉花专业社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积极动员、吸引社员到厂交售,到厂交售的装运费直接付给社员。二是专业社进村入户收购社员的棉花。2009年度共收购社员籽棉110万公斤,其中进村收购61万公斤,占55%。由于采取了“四分”措施、发放了棉布袋,棉花品级明显提高,二级花占10%左右,三级花占40%左右(9月上旬当地连续阴雨天,棉花品质下降,普通棉花企业收购的棉花二级花基本没有,三级花不到30%)。
棉花专业社为社员提供各项技术服务,提高了棉花产量和质量。入社社员比一般棉农每亩籽棉增产10-15公斤,减少劳动力支出3-4个,农资投入每亩减少15元左右,每亩农民增收节支200元左右。
今后思路打算
武城县天元棉花合作社建设新型棉花经营服务体系的做法得到了当地棉农的欢迎和认可,拉近了合作社与棉农的距离,提高了棉花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棉农收入,拓展了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
2010年,他们将扩大合作社覆盖范围,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再发展3-5个分社,争取入社社员达到8000户以上,棉田5万亩以上。拟投资300万元组建农资配送中心,实行农资低价直供,统一供应棉花良种。计划试种瑞兴1号长绒棉300亩,积累种植经验,繁育良种。增加服务内容,免费技术培训指导,推行病虫害联防联治,推广棉花标准化生产,实行无“三丝”和“四分”采摘、晾晒、储存,提高棉花品级,增加棉农收入,以优惠价格收购社员棉花。他们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全县90%以上的植棉大户吸引到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中来,通过建设棉花经营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真正把棉花产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当地新型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