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 梁枫
嘉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名誉会长 郭合信
引子:时间回转到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人民穿衣要凭布票购买的背景下,当时广东省每人每年发放4.53米布票,但由于甘蔗渣被废物利用,生产出蔗渣粘胶纤维纺纱织布后,广东省居民除了得到国家规定的布票外,每人还能再增发2米粘棉布票,缓和了群众当时穿衣紧张的问题。蔗渣纤维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但是,岁月流逝,蔗渣纤维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以蔗渣为原料的粘胶纤维,不仅可以完全降解,而且它还具有吸湿、吸汗、柔软、穿着舒适的特点。用蔗渣浆粕生产的富强纤维,已经达到今天的高湿模量纤维水平。在今天倡导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蔗渣纤维能否重续昔日辉煌,焕发新的生机?
本期嘉宾,我们邀请到从事17年蔗渣纤维技术研究和生产的老工程师郭合信,讲述他亲历的有关蔗渣纤维的故事。
蔗渣废物利用 解决穿衣困难
主持人:上世纪50年代,在人民群众穿衣困难的背景下,是谁想到利用甘蔗渣生产纤维的?
郭合信:利用甘蔗渣生产纤维,这要归功于当时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和广州市委书记曾志。他们到广东工作后,看到广东不产棉花,穿衣主要依靠北棉南运。而广东又盛产甘蔗,而且大量的甘蔗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糖厂中,榨糖之后,大部分甘蔗渣被烧掉,非常可惜。因此,1958年,中南局和广东省、广州市决定大力发展蔗渣人造纤维,以解决广东省7000万人民的穿衣问题。
主持人:从提出要求到生产出产品,中间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郭合信:自从陈郁省长提出要求后,在1958年春,广州的技术人员李智等人利用广州人民造纸厂设备,制成了第一批甘蔗渣浆粕,并经上海安乐人造丝厂(上海第四化纤厂前身)生产出第一批粘胶长丝,当时轰动了全国及世界很多国家,均认为是世界首创。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1958年5月,广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蔗渣为原料的广州化纤厂,这也是中国第一批化纤厂。之后,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世纪60年代陆续建成了以蔗渣为原料的广州珠江造纸厂和番禺、中山、南海、江门等地一大批蔗渣浆粕厂和化纤厂,用蔗渣生产化纤成为当时一股热潮,特别是1966年1月,广州化纤厂以蔗渣浆粕生产国内第一批富强纤维(波里诺西克纤维),干态强力超过3g/d,湿态强力超过2
g/d,纤维相互对拉的强力超过lg/d,共生产92吨,当时轰动全国,广东省各化纤厂也纷纷仿制蔗渣富强纤维,广东化纤工业呈现兴旺发达之势。
1960年到1978年,广东省实际建成用蔗渣生产人造纤维的工厂有20家,实际年产能力最高达到42500吨/年。1962年到1978年总计生产28.36万吨,其中生产富强纤维8687吨。当时广东省每人每年发放4.53米布票,但由于蔗渣被废物利用,生产出蔗渣粘胶纤维纺纱织布后,广东省每人除了得到国家规定的布票外,另外还能再增发2米粘棉布票,缓和了群众当时穿衣紧张的问题。
技术攻关 生产高湿模量纤维
主持人:与现在生产粘胶的主要原料——棉短绒和木材相比,蔗渣作为粘胶原料具有哪些优势?
郭合信:木材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而且其用途十分广泛,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棉短绒是棉花籽上的一层短小绒毛,每年可收一次,但它也有多种用途,例如制作炸药包装物,高级纸张等。而甘蔗是一年生植物,榨完糖后,完全是废料,现在处理方式多是被糖厂烧掉。甘蔗渣来源丰富,而且集中在糖厂,其数量十分巨大。例如1998年,我国甘蔗总产量为8348.8万吨,蔗糖产量770.1万吨,这么大量的甘蔗榨糖后的蔗渣也有几千万吨,且都集中在糖厂内,如果全部用于制作人造纤维,产量可达千万吨,数量十分巨大,而且是废物利用。
主持人:以蔗渣浆粕生产国内第一批富强纤维,其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郭合信:1966年,我们把蔗渣浆粕用于制作富强纤维,即现在所称的高湿模量纤维。主要技术有三个方面,一是浆粕和粘胶中纤维的分子量(聚合度)要比普通粘胶高一些。二是粘胶的粘度与成熟度比普通粘胶要高很多。三是纤维成形的凝固浴液中,硫酸、硫酸锌与硫酸钠的组分与普通粘胶也不同,其他方面与普通粘胶纤维没有太大差别。
主持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纤维,在国内外有哪些反响?
郭合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省共利用蔗渣浆粕生产富强纤维达8000多吨,其产品质量基本上达到今天的高湿模量纤维指标。比如国家标准规定高湿模量纤维干强、湿强、勾强分别为3.3g/d、2.5g/d、1g/d,蔗渣浆富强纤维分别为3.4~3.8g/d、2.45g/d和1g/d。
当时在全国粘胶纤维质量评比中,富强纤维获得全国之冠,因此,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技大会奖”。国际上,越南、朝鲜、拉丁美洲等国家多次派领导人及技术人员到广州考察学习,认为这项技术是世界首创。
成熟技术 期盼产品重现市场
主持人:在当今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下,让蔗渣产品重回人们的视野,您认为有没有可能和必要?
郭合信:2009年,中国化纤总产量达到2605万吨,占全球化纤总量的62.7%。而这么多化纤中粘胶纤维仅为151万吨,占5.79%,其他多是用石油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占94.22%。这些合成纤维,第一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第二均不能降解,而蔗渣粘胶纤维,原料来源十分丰富,数量巨大,不用石油,而且能完全降解,符合当今绿色消费与环保的要求。我们又有多年的生产技术,完全有可能、有必要大力发展这种纤维。
主持人:如果重新投入生产,您认为需要在技术、生产工艺上做哪些调整,以使成品更加具有服用性?
郭合信:目前如果要复兴蔗渣粘胶纤维,还为时未晚。因为当时从事此项工作的不少技术人员还健在,大部分技术资料也均保存完好。现在主要希望在甘蔗主产区,能够与糖厂合作,把蔗渣制成纸浆,进而再加工生产成粘胶纤维。
运用我们已经成熟的技术,生产出的纤维制作服装,服用性能是不成问题的,我们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出几万吨这种面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主持人:目前,采用各种新型纤维生产的面料层出不穷,您认为采用蔗渣粘胶纤维纯纺还是与其他纤维混纺,能增加它的性价比?
郭合信:近几年国内外出现了一些用竹子、大豆、玉米等为原料的纤维,但竹子、大豆、玉米都不是废物,有很多用途,利用它们制作纤维,会浪费耕地,且与食品、饲料争夺原料。蔗渣则完全是一种废料,蔗渣纤维在化纤生产中,虽然其化学反应性能、粘胶的过滤性能比木浆、棉浆稍差一点点,但是如果在生产中能掺和一点儿木浆或棉浆,这个问题能很好地解决,以前我们对此均做过多次试验。
嘉宾简介:郭合信,自1958年开始从事粘胶纤维工作,曾在广州化纤厂(曾改名为广州蔗渣人造纤维试验厂)任技术科科长等职长达17年,专门从事用甘蔗渣来生产粘胶纤维的技术研发。1965年底至1966年初,主管用蔗渣浆粕生产富强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的技术与领导工作。17年的努力,使蔗渣粘胶纤维生产从研发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