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3月外贸出口数据, 3月份,我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贸易逆差72.4亿美元。首现6年来的第一次外贸出口月度逆差。外贸出口市场真的有如这组数据这么令人振奋人心?带着问题,4月11日,我踏上了去新加坡的飞机。
这次出差的路线是这样的,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再到越南,从越南到香港,中间穿插与国际贸易商和制造商见面交流,最后抵达香港还参加了香港贸发局的春季电子展会。几乎每天都在路上,但每天都有些新收获。
到了新加坡我才知道,新加坡之行非常有意义。目前,全球采购商将全球外贸市场划分为六大板块:全球采购区、中东采购区、南亚采购区、东盟采购区、非洲采购区、中国国内采购区,这六大采购区域所应对的城市氛围为:香港、迪拜、孟买、新加坡、约翰内斯堡、上海。作为东盟采购区的中心城市新加坡,这里不仅聚焦了来自东南亚地区、印度、中国国内的制造商,越来越多的全球的采购商到此驻扎。
马来西亚离新加坡很近,与新加坡不同的是,马来西亚并非贸易基地,而是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的大采购厂商在此驻扎,大多为纺织服装快消品的加工厂。马来西亚西北角的槟城州,曾经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硅岛”,大量亚电子电器制造厂商聚集。
对于新兴全球制造基地越南,我充满好奇。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商、甚至国内的大家电企业、纺织服装企业来到这个地方建厂。在胡志明市和河内市,随着制造基地渐成气候,越南拥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这里的阶层感觉要比国内强很多,这些新兴中产阶级很快就把自行车和摩托车升级换代成汽车。
目前,吸引外国投资的.不仅仅是越南的廉价劳动力。政策和投资环境也成为了关键。在离市中心不远的西贡河,原来的农田现在被大厂房代替,越南被选中是因为政策开放,不仅谈判的过程非常公开、简单,很容易获得政府许可。据当地人称,一年的时间里,这里新建的厂房多过上百家,各个行业都有。贸易发展局官员称,如果按照这种速度建厂,在3—5年左右,越南生产制造基地的产业链会越来越完善,到那时,越南与中国制造的规模差距不会太大。
4月14日,我到达香港,阵雨。走在通往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湾仔过街天桥上,我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景象,香港贸发局、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三家展会企业都派出服务向导员,各家举着各家的宣传板,向来往的人流推介各自的展会,将平日私下的竞争微距到一座桥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据一位香港立法委官员讲,环球资源曾经想过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将他们的展会与香港贸发局合并,以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但贸发局展会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已非常完备了,并不需要合作扩大效应。因此,在香港,这个全球采购地,上演了外贸出口展会的三国演义现象。
在电子展会中,我发现,60%以上的制造商来自深圳,其余大多为广东其他地区和浙江一带的制造厂商、还有一些印度、越南和台湾地区厂商,事实上,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台湾厂商数量也很多,大多为基础元器件制造商。这与深圳地区的厂商情况差别很大,深圳厂商大多都为实用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LED、手机、GPRS车载导航系统、流行数码产品原配件等周边产品、电子阅读器、安防产品等等。
相比往年的采购商数量,通过跟几个欧美采购商的交流发现,事实上,这次展会的采购商数量仍然还没有回复到2008年外贸出口鼎盛时期的数量,他们形容前年的展会场景时,都表达当时会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较2009年人数增多,但不拥挤的现场尚可让人们悠闲地在里面随意逛。他们反映,前年,那些制造商们招待来自各国的采购商太多,根本没精力站在展台前拉生意,但现在这些制造商能够耐心的给采购商讲解他们的产品和企业情况。从这个角度判断,出口回暖尚待时日。
对于这届电子展,与其说是全世界制造商的集会,不如说是大多数深圳电子制造商的集中展示,展馆中的每一道中,几乎看不到几个其他国家生产商。为什么采购商如此看重深圳电子产业?一家深圳制造商跟我说,采购商之所以会选深圳厂商,首先是深圳的制造商现在有转型升级的意识,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定制订单,他们也会有一些设计和流行应用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的心态是新兴制造基地不会迅速追逐到的。另外,目前深圳电子制造仍然是生产、研发一条龙基地,产业链尚属最完整的。在深圳采购还有一个现实的优越条件:上午参展,下午看工厂。
我在展馆做了一个实验,每一列里面的大规模展台供应商都问同样几个问题:预定订单怎么样?今年成本是不是提高了很多?采购商价格要求怎么样?人工缺不缺?问了几十家企业下来,发现不同产品、不同门类的企业情况大相径庭。
传统零部件、电脑类产品的厂商接到新兴市场订单量多于欧美市场,因为新兴市场采购商主要需求还停留在档次中等、但价格便宜的基础型产品,这种产品相对于附加值高的产品来说,利润自然就会很低。
据国内最大的U盘存储厂商反映,他们的产品利润现在已经非常低了,甚至要跟供应商去计较小数点后一两位,即使这样,今年的首日订单量并不能让他们欣喜,今年的订单量较2008年还有很大的差距,相较于09年稍有好转,尽管他们再也不需要被逼的超小单都勉强要接的地步了,这家厂商的老板在数量上特别强调“稍稍”二字,因为他还不确定,以目前的报价和订单量来算,其利润绝对值并不会太高,甚至比以往更低,也就是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厂商说,我们现在有时间能给媒体介绍一下今年的情况就说明订单情况一般,08年以前根本不可能的,采购商围满了展台,我们接单都接不过来。
没订单发愁,有订单这些厂商照样发愁,据这些厂商反映,现在采购商来洽谈,首先最关注的就是价钱,同样的产品较去年,价格就上涨了不少,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比如石油、煤炭的价格变动都将反映在终端电子产品价格上,因此,这些以前只管接单,不看方向的制造商们现在甚至会很紧张未来一个月内煤炭、石油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另外一块就是人工成本上涨,几乎每个厂商都认同,目前的人工成本上涨速度过快,甚至,在展会上接到了单,有些担心回去赶单会缺工的现象发生。另外两个不可抗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说到这个,每个厂商都很谨慎,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对于这些习惯了用美元结算的制造商将是致命的伤害,不过比较人性的是,目前中国的制造商们都学会了按照汇率变化随时与采购方沟通价格。只有一家做GPRS车载系统的企业老板很无所谓的表示,因为他们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卖的非常好,因此,他们都要求采购商用人民币来结算,但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也不会超出1%。
贸易保护主义这个现象在去年的采访中已经发现苗头,今年仍然在采购商的采访中得到证实。展馆中遇到一位巴西采购商,他看起来似乎心情并不是很好,问到原因时,他反映,今年的产品采购价格太高了,简直超出了他的可承受范围。随后他赌气的说,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趋势的话,那么他们将选择两种方式:一、到越南、非洲去采购,那里人口多,现在成本比中国有优势,因为他们需要的大多为最普通的基础型产品;二、只在中国买零部件,到本国自建组装工厂。而第二种方式正是他们本国政府现在所努力倡导的。
展会中,有一部分企业今年还是很乐观的,那是因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赶上了潮流的步伐。这些企业主要是做流行数码电子产品零配件、LED、GPRS、电子阅读器等等产品的。这些产品恰恰符合欧美客户以及日本、韩国等客户的口味,他们的消费者追求时尚、追求创新体验,对于一些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多掏钱也舍得。比如电子阅读器,目前正是全世界风行的产品,在展会上,一台最低售价120美元的电子阅读器,如果拿到欧美市场,立马就会翻3——4倍的价格,而来自深圳的一家刚刚开始投产电子阅读器的企业主表示,这种电子阅读器,成本相当便宜,人工成本甚至只占到10%以下,因此,利润空间非常大,订单数量也是很不错的。还有就是ipad引发的零配件市场兴起,ipad刚刚宣布推出,一家深圳原来生产手机套的只有几个工人的小厂就马上开始研究ipad皮套的产品上线,在展会上,欧美、日采购商围满了这家企业展台,有些欧美厂商甚至直接拿着刚刚买到的ipad来试穿皮套。接下来,他们发愁的就是招工问题。这样的火爆现象同样出现在GPRS 和LED、安防产品展台前。
也有特例,虽然是大家都看好的新产品新技术,但市场似乎比较冷清。在展会中,我看了几家做3D眼镜的企业,照说应该是个欧美采购商感兴趣的新品,但并非如此,一家厂商负责人拿着多款眼镜给我展示他们刚刚研发出来的产品,只有区区几分、几毛钱的眼镜这次似乎没有打入欧美采购商的心里,这个负责人告诉我,大多数来看这个产品的都是欧美采购商,但是,不知道为啥,他们看看后,都不敢下订单。他最初的设想是希望把这些眼镜能够打入到欧美市场各个家庭中,根据他的预计,未来3D市场必然会深入到各家各户,到时,大家一定会需要这样的眼镜。现在看来,这项先进的技术,还有待培养市场。
展会中,大家一直关心外贸转内需是否有成效的问题,我也采访了几个参展商,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根本不想转内贸的,他们担心品牌、渠道问题,这远比专注做外贸困难的多;一种情况是买到了洋品牌,做了内贸的,但内贸市场没有打开,他们布局了全国内贸计划,内部结构分成内贸部和外贸部;有些电子产品搭上了家电下乡的顺风车。
以上是我在一周之内接触全球制造商与采购商的一些直观感受,在这一周之内,我看到国内、国际各大报章都在唱好中国的外贸出口,通过现场观察,我觉得喜忧参半,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而今日的中国制造商创新思想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悲观,尽管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他们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