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中国服装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是我们与业内外同仁共同谋求行业发展,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的一年;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一年;是我们继续推动服装品牌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年;是我们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好服务企业宗旨的一年。
(一)深入做好行业调研工作,与企业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协会深入服装产业集聚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准确的行业信息和数据参考。积极协助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并协助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1.坚持做好行业调研统计工作,做到月有数据、季有分析、年有报告,以便政府、企业及有关方面了解行业情况。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行业调研工作,收集整理各类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反映行业、企业诉求。协会多次走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详实数据和事实依据。协会为行业谋利益的务实做法赢得了企业、地方政府和各地协商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国家制定行业政策过程中,协会在顾全国家大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了服装行业的整体利益。
2.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调研工作,根据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中心工作的需要开展专项、专题调研。2009年,协会组织专家组到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中先进企业典型代表,初步起草了《中国服装强国纲要》征求意见稿,为行业“十二五”规划做准备,该《纲要》于春节前开始征求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的意见,并在五届四次会长会议上进行深入研讨。2010年春节刚过,协会组织几个调研组,集中调研了全国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2009年产业集群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状况,归纳整理了服装产业和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应对措施建议,并对2010年行业发展作出了预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服装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和帮助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积极克服困难。
(二)协助政府开展行业形势研究,争取产业有利生态环境 协会充分利用行业内外资源,加强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和联系,建议并争取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参与制定并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举措和产业政策。
1.2009-2010《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继续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共同研究编撰,于今年4月中旬完成,并在理事大会上作为行业资料免费发放给与会代表参考。报告深刻地总结了2009年服装行业发展特点,对我国服装行业状况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针对国际贸易环境、竞争态势及行业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未来一年服装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性预测,为我国服装行业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参考依据。
2.在协会长期努力下,2009年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遵照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关于在经济转型关键时刻加速发展现代设计产业的建言》的批示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共同研究推动设计产业发展工作的函,协会起草了《关于纺织服装设计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对纺织服装行业中的设计产业的范畴及作用进行了界定,对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国家设计战略”、出台扶持措施、建立设计创新国家专项资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全国“两会”前,协会邀请十几位服装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建议代表们针对行业和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交代表提案,争取减轻服装企业的负担,最大限度地争取服装企业和行业利益。协会多次把有充分数据支持的行业建议带到中央各级会议上,中央及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重大决策也主动充分地听取和采纳了大量协会意见。
3.2010年3月29-30日,被业内人士称为“智慧之约”的,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寻找服装品牌的方向。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时尚界、管理学界、营销领域、美学界、影视界、艺术界、商界、企业界和文学界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与中国优秀服装企业家一起,为中国服装品牌站在国际视野中寻找方向,共谋世界时尚大格局中的中国服装品牌的定位与走向。论坛重点关注了新价值观下中国服装品牌的构建,谋立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服装品牌,从组织变革、新消费主义、设计的价值、科技研发与绿色理念、网络营销、美学与文化等几大方面入手,在全球的视野下探讨了服装品牌的方向问题。
(三)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为积极帮助服装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协会通过组织各种大型服装展会,尤其是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为企业和品牌搭建良好的展示、交流和贸易平台。
1.协会始终把提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综合水平,帮助企业扩大商机和拓展国内外市场当作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被业内人士称为“时尚之约”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0)于2010年3月28-31日在北京举办,展出面积十万平米。今年的博览会设有男装、女装、休闲装、童装等10个专业展区。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个中外服装服饰品牌参展,11万余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在此期间,举办了2011春夏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杰克·2009(第六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中国服装商业论坛、CHIC2010中国服装买手论坛、2010中国服装发布汇、中国十大童装品牌发布、企业品牌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等四十余项系列活动,通过延伸服务内容,进而实现了展会传递价值、分享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延展功能。经过金融危机历练的中国服装业,在展会上展现了昂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向服装强国转型升级的充分信心。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0)继续保持了亚洲最具规模与影响力、档次最高、专业性最强、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服装专业展会的地位。
2.2009年协会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展、时尚创意空间等国内外展会。本届创意空间以品牌服务链概念,整合有品牌文化需求的服务性机构参展,定位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本次法国展的展商复展率极高,说明参展的企业收到了较好的展出效果。两个展会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品牌和企业、展会面积和专业观众,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架起了国内外服装行业和企业交流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国内国际服装市场和服装贸易的发展。
(四)积极培育民族自主品牌,推进中国服装品牌战略 协会始终把推进中国服装品牌发展战略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地开展品牌表彰、推介和宣传活动,将品牌发展战略工作落到实处,提升了我国原创服装品牌及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1.协会成功举办了被业内人士称为“荣誉之约”的“杰克·2009(第六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大奖以新形象、新伙伴、新使命、新呈现、新平台、新典礼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的华丽转身。“杰克·2009(第六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对荣获中国服装品牌风格、创新、潜力、品质、策划、营销、公众、价值、成就、推动、科技和国际品牌中国表现大奖的品牌、企业和组织机构进行了颁奖表彰。颁奖典礼通过高科技技术与舞美包装的充分结合,呈现给观众的奇幻飘逸的盛景将整个活动再次推到了高潮,同时晚会也意示着行业引入“科技兴业”先导舆论氛围。“杰克·2009(第六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活动促进了中国服装优秀品牌团队的缔造,倡导了消费中国服装品牌的潮流,对于帮助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开拓市场、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协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及各级法院,推荐会员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了我国原创服装品牌及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为行业和企业推进品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服务产业集群的提升和发展,促进行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本着跟踪、调查、指导、服务的精神,协会与服装产业集聚地试点地区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对推动试点地区服装行业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协会以服务行业产业转移为指导方针,多次与部分中西部地区进行沟通与交流,就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西部服装产业资源开发与区域互补性协调发展等问题,探寻发展思路。
1.协会针对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品牌发展、区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组织专家与产业集群地企业代表等进行交流。2009全球性金融危机客观上加快了中国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引导中国服装产业健康、有序、梯度转移,服务于转出地、承接地不同需求,协会精心筹备和组织了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中国服装产业转移(重庆)研讨会等活动。这些全国性、主题性的产业转移活动得到了各地领导和各地企业的高度关注。针对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不同需求,协会组织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团队,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陆续成功举办了安徽省芜湖市孙村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河南省郑州二七区打造中国女裤之都高峰论坛、沈阳市服装流通现代化发展论坛、河北白沟服装服饰产业发展论坛、广东园洲服装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使各地服装产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了解到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升级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帮助他们主动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
2.为了加强同各地服装行业协(商)会和行管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协会通过组织召开全国服装行业的各种工作会议、进行专题调研等方式,与各地服装行业协(商)会、行管部门积极沟通各地区行业情况,商议具体工作事项。2010年1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成功召开了全国服装行业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秘书处与各地协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协会与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行业整体信心,也从另一个方面保障了全国服装行业工作的全面顺利展开。
(六)全力推进制作水平、质量水平和效益水平,促进企业运营水平提高 协会坚持开展服装“百强企业”排序活动,以促进企业产品制作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协会加强了行业质量监督检测,以促进服装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企业运营水平的提高。
1.为在我国服装行业中树立榜样,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定位,调整战略方向,协会按照企业“自愿免费申报”的原则,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装行业协(商)会初审和推荐下,坚持开展百强企业活动,对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前一百名企业进行公布、表彰。由于历年来严肃细致的工作,百强企业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一批批百强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团队,并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和行业效益水平的提高。
2.协会男装和女装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合作,在业内开展了衬衫和茄克衫产品的行业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在抽检中及时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行业网站中公布,并针对参加行业抽查检测的企业普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举办了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及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班,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解读理解标准。通过对经检测荣获优等品、连续六年荣获优等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连续十年荣获优等品(质量卓越企业)的企业进行表彰,起到了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服装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七)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健全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协会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大了标准的宣贯力度。在技术上为服装产品的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促进了服装产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了行业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服装标准化及质量工作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的均为国家标准。2009年协会完成了《服装CAD电子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版样数据》和《服装CAD电子数据交换格式 第2部分:排料数据》的报批工作。并按照海关总署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要求,完成了《机织女衬衫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专家审定稿,现已处于报批阶段;并完成了《梭织女西服裙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初稿,该单耗标准现处于函审阶段。同时还协助参与梭织服装类单耗标准的审定工作,并申报了3个2010年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工作项目。协会和上海服装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人类工效学国家基础数据及服装号型标准研究》子项目的研究工作也已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2.针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对羽绒服装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提出的质疑,协会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形成答复文件,送至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会召开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扩大会议,讨论相关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作为答复文件的附件一并报送国标委。目前标委会秘书处正积极努力,争取尽快妥善解决。鉴于全国纺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审定稿和推荐性国家标准——三项儿童安全标准在技术内容上有明显差异,协会正与标委会秘书处协调,力争解决此问题。
3.ISO/TC133秘书处工作近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作为服装大国,理应在国际组织中拥有更大的影响,承担相应的责任。全国服装标委会决定申请ISO/TC133秘书处工作,并经国标委领导签批同意。按照有关要求,协会向国标委国际合作部提交了服装尺码体系国际推进工作组组成方案和中英文国际标准提案大纲/草案,并由国标委提交有关方面。
4.根据《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专题研究的需要,协会搜集、整理出一系列资料和素材,提供给专题研究报告起草小组。在专题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和初稿形成后,两次参加专题组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就研究报告的内容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协会会同工信部和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有关领导赴山东、浙江省就质量和品牌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同时撰写《服装行业质量情况》,作为调研报告的素材资料提交,针对服装部分提出修改意见。该报告最终由工信部审定修改后上报国务院。
5.2009年,根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二五”材料领域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组和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的有关要求,协会提出服装行业具有前瞻性和潜在经济增长点的共性关键技术2项。同时,编写《服装产业升级与科技进步指导意见》,提交6项服装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在CHIC期间协助召开“CAD网络在线服务”发布会,该服务平台为中小型服装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便捷模式并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八)提升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提高协会快速反应能力 协会积极搭建服装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协会会刊和网站为信息载体,不断加强信息服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准确地交流沟通企业和行业的信息,达到了资源和信息整合共享的目的。
协会会刊《服装界》力求以独特的视角观点,专业的资讯渠道,权威的行业立场,尽力前瞻剖析业内大事,忠实记录行业和企业重大事件,客观展现企业风貌,引导行业有序发展,从而树立了作为行业权威经济类刊物求真务实的形象和声誉,赢得了业内外的良好口碑。协会网站及时将中国服装协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主要工作动态发布给会员及广大服装企业;同时,将国内外及行业内外的主流资讯及时发布,以供读者了解和参考;并根据相关资源的整合情况,为服装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配套资源信息。协会网站起到了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加强沟通、方便联络的渠道作用,也为业界了解行业发展主流信息提供了一个权威平台。
(九)加强行业外交工作,促进国际交流和沟通 为加强服装行业国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协会增强与国际行业组织的联系,已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服装业界交流合作的稳定渠道和广泛网络,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09年协会完成9个组团项目,访问了德国、英国、意大利、朝鲜、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接待了包括日本正装协会、日本服装产业协会、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美国Parsons大学设计学院、朝鲜纺织工业联合会、美国使馆经济处等在内的来访团组20多个。协会代表团先后出访当地服装业界就服装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并就国际的产业和协会合作、信息互换、人员培训、共同策划活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和协议。协会还邀请了许多国外的协会、企业、专家和设计师等来华交流,传授先进技术和经验。目前,协会已在国际上建立了覆盖面极广的国际联络合作网络,并形成了稳定的沟通渠道,为中国服装业界和国际接轨,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 加强协会组织机构的自身建设,注重提高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围绕协会总体工作目标,各专业委员会结合自己特点开展专业活动,增强了协会的生命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1.为使协会具有更强的行业代表性和凝聚力,秘书处积极吸收了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积极要求入会并且符合条件的单位入会,增强了协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清理整顿了一批长期不关心行业发展、长期不履行会员义务的单位,保证了协会机体的健康发展。协会秘书处还积极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而加强协会组织机构的自身建设。
2.2009年4月26日中国服装协会五届二次理事大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在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顺利召开,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协会的工作报告与行业形势分析及专家和企业家的精彩演讲,对增强企业信心,鼓舞行业士气,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3.2009年9月18日大连服装行业协会承办了中国服装协会男装、女装、童装和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及相关系列活动,同时男装、女装、童装专业委员会进行了组织机构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增强了专业委员会活力。2009年11月7日中国服装协会服饰专业委员会在浙江嵊州进行了换届工作,组织机构的变更和入会企业产品类别全面丰富,将服装企业与服饰企业交流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阶段。2009年12月19日中国服装协会内衣专业委员会在广东佛山进行了换届工作。2009年12月23日中国服装协会市场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技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增加了协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密切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为协会会后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力度保障。
二、我国服装产业2009年形势分析和2010年发展动向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形势是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出口形势仍旧严峻、内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将成为发展重点;如何以创意为核心,以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为目标,建设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快速反应为活力、以社会责任为实现过程的“四位一体”的有良好品牌生态的优势服装品牌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去年我国服装产业的形势分析 1.服装生产继续下降,地区角色转型在即。
(1)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237.50亿件,比2008年同期增长6.94%;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比2008年下降了13.04%,其中梭织服装138亿件,针织服装262亿件,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10.97%和14.10%。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更为理性,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2009年我国服装产量出现一定下滑。
(2)2009年我国服装生产格局基本未有根本变化,产量前五名大省仍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福建省产量同比增长15.17%,山东省同比增长8.62%,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生产规模已近稳定,沿海地区开始进行产业重新定位,而新定位的确定将指引和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内陆省份中,江西、湖北、河北省、辽宁、河南、安徽的生产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未来几年内,新的外贸加工基地、内销品牌加工基地将在这些省份中产生。
2.资源向大企业集聚,行业效益提升。
(1)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200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6.98%,企业平均指标中,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和企业平均人数均呈现基本持平或负增长,唯有企业平均利润大幅上升了26.77%,人均利润上升了19.70%。“减员增效”成为2009年服装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
(2)2009年服装行业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承接二、三手外销订单企业关停产现象比较普遍。而有限的外销订单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国内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为优势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进一步压缩了小品牌、新品牌的生存空间。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反映出大企业、优势企业的趋于好转的生存状态,但不能反映出更大量的规模以下企业的生存窘境。
(3)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效益逆势而涨。行业利润总额、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人均利润分别实现21.31%、26.77%和19.70%的大幅度增长,行业利润率同比增长5.93%。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4)2009年,服装行业发展能力指标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两项指标超过2008年。说明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转变。行业发展能力的增强在竞争力核心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3.行业基建投资缩减,渠道、科技投入增加。
(1)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扩大。服装行业投资呈现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缩小的特征。渠道再造投资持续升温;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增加。建设性投资的确大大放缓了脚步,但投资小、见效快的效能性投资反而加快了步伐。
(2)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资投资下降。外资对服装行业实体投资快速缩减或意味着外商将逐渐退出服装加工领域,外商在我国服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转型。内资投资占比明显提高,占总投资的83.16%,且有趋向变动的征兆,尽管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私营企业投资仍将是服装行业投资主体,而随着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增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进一步加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占比也将持续扩大。
(3)中部地区服装行业投资增速达35.30%,占全国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热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已逐步接近东部地区。东西部投资方向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方向。
4.内需低开稳涨,供给需求双理性。
(1)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服装类消费超过12000亿元,同比增长18.8%,低于2008年2.8个百分点。服装消费增速明显超过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次于家具类、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和汽车类商品消费增长。
(2)2009年我国服装消费从年初的低开,几经波折,终于实现年终的较高增幅。服装需求仍未走入真正的恢复状态,消费者行为依然十分审慎,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应提高。
(3)供给的理性与需求理性同步。品牌企业在供货方面同样采取审慎态度,从上半年减少新品投放,到下半年紧缩性供货;从上半年调整经销商队伍,到下半年维护提升经销商团队参与品牌运营水平,品牌企业力求减少铺货浪费,增加单位产品盈利能力。
(4)2009年上半年,消费价格指数始终在低位徘徊,8月份开始回升,四季度回升势头更为明显。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消费价格指数也大体呈现相同趋势。出厂价格指数也于11月份跳出低谷,回涨至100以上。服装加工成本上涨,出厂价格上升成为必然,出厂价格能否持续上升还要看市场需求回暖情况。
(5)2009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尽管低开,但始终呈现上扬态势,消费者信心则从下半年开始持续温和上升,服装PMI(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年末已回升至50%以上。
5.服装出口大幅下降。
(1)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70.51亿美元和259.82亿件,同比分别为-10.63%和-12.08%。2009年,我国服装累计出口数量同比减少了35.70亿件,同比下降了12.08%。
(2)2009年,服装出口金额前五大省呈下降趋势,广东省降幅最大,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分别同比下降11.3%和15.82%,其他四省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009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相对稳定,同比分别为-5.93%、7.39%、-1.4%,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微小增幅,对美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配额取消,原配额产品出口增长;我国对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3.88%、14.59%和26.31%,对该三大洲出口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73.65%,比2008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我国对俄罗斯、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均有所下降,降幅最大超过50%。
总之,2009年是我国服装产业外部发展环境最不利,行业发展内部变化最明显的一年,行业出口持续负增长,内需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加强。行业外需持续低迷,出口出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下跌,行业产量也出现两位数下滑。行业内需上半年一度陷入低谷,下半年小步幅回暖,在内需低开稳升的情况下,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呈现转好迹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整体效益呈现出明显好转,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销售、利润、出口占全行业比重明显提高。行业资源快速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两极分化加剧,中小企业淘汰加速。服装产量下降昭示了服装产业发展的拐点出现,我国服装行业由规模扩张道路开始走上价值扩张之路。
(二)2010年行业发展动向 2010年伊始,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向好,生产、出口、投资均有恢复性增长,行业运营水平和效益水平稳中有升。国际、国内需求呈现回暖迹象。但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除市场回暖过程中波动因素和回升速度不确定性外,国内产业政策变化和国际产业环境变化,均使得行业前路若明若暗。2010年我们应加快打造服装强国的步伐,全面深刻领会“两个贡献率”含义,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建设,紧紧围绕不断变化的市场,摒弃单纯的数量扩张,在价值创新的路上续写新篇章。
1.资本战或将成为产业竞争的新手段。
未来服装业将在“裂变”和“聚变”中变换格局。“裂”是指市场的、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聚”是指资本、资源向优势企业的进一步聚集。将要在行业中打响的或许不是品牌战、不是价格战、不是渠道战,而是资本战。伴随市场细分而来的是品牌的进一步集聚,精细化品类领域都将先后走向“整合”之路,服装品牌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是服装行业历史发展的必然。服装类上市公司数量将快速增加,IPO(首次公开募股)和资本市场再融资既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服装业在投资者眼中属于“低投入、低风险、低回报、低损失”的行业,只有当服装行业发展日臻成熟,企业有稳定的盈利能力的时候,才能走入“国际资本”的视线。近两年,已经有国际风投来赚快钱,打开了社会资本进入中国服装行业的大门,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被国际财团关注。
2.行业分工从产品精细化到业务精细化。
未来行业分工概念将越来越清晰,业务的精细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加工商苦练专项加工本领;批发商提高采购放货水准;零售商主攻渠道建设提高市场控制力;采购商专业高效串连加工和终端各环节。未来一个品牌的成功不是依靠企业全能水平,而是考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产业链的管理能力。“服装企业”将派生出服装加工商、品牌零售商、品牌采购商等新称谓。
3.软科学、信息化及物流研究应用升温。
目前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然而服装科技水平在全球仍然比较低。我国要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变,首先要成为服装科技领先的强国,要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使我国服装行业始终走在国际前沿。我国服装行业及相关产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发展将向纵深延展。
4.从“服装家庭”走向“服装大家庭”。
在“服装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可能有着多重身份,企业和品牌的产品将会多元化、系列化。服装的界域越来越模糊,从产品到企业,从地域到国籍。呈现出行业界限的模糊、企业界限的模糊、地界的模糊、国界的模糊和产品界限的模糊的特点。
三、未来一年的理事会工作建议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引导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行业自律意识,提倡行业公平竞争和企业诚信经营,倡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领和推动我国服装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服装产业稳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地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围绕未来一年行业形势和中心任务,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开展行业和企业调研,做好行业形势和市场研究工作 协会将继续深入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地进行调研,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和数据参考。加强行业分析调研,以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为切入点,组织有关专家、调研人员、机构组织进行交流研讨,带动整个服装行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应用和推广。充分利用行业内外专家资源,搭建服装科技交流平台、科研成果展示及转化平台。做好行业形势和趋势的研究预测,指导企业把握发展趋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协会将加大对市场的研究和拓展力度。继续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掌握行业运行市场动态和趋势,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各项应对政策措施的制订,及时向企业提供信息,宣传政策。我们将加快制定我国服装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未来五到十五年《中国服装强国纲要》,也为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准备。
(二)围绕中国服装强国纲要,确定服装强国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已经走完了规模扩张之路,量增不再是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质量的主要考核指标。以价值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表现形式的“质”的飞跃要依靠盈利能力、国际议价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提升来衡量。未来五到十五年,我国服装行业要着力实现“四个突破”:产业国际地位的突破、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品牌创新能力突破和产业格局突破。中国服装行业应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有主导位置,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掌控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盈利能力和对抗风险、转移损失能力。要拥有渠道覆盖全球的采购商团队;拥有具国际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品牌集团;拥有国际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标准和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拥有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强势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拥有服饰文化全球影响力和服装时尚引导力。
服装强国要从科技、品牌、文化着手,改造行业、提升产业。具体到实施战略是要从“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两个环节入手。“科技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用以衡量产业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就是要逐步使中国服装行业站在全球服装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以科技创造市场先机,以科技创造超值效益。“品牌贡献率”是指品牌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用以衡量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值能力。提高品牌贡献率就是要使中国品牌和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利用品牌为载体,在市场、资本、商品、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国际优势地位。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强国之路的方向、目标和线路图,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忠诚关系的目标中去寻找,要从营建品牌生态环境入手,依靠市场主体来促进品牌健康成长中去寻找,要从人才机制和以人为本上去寻找,从而实现我们的服装强国目标。
(三)继续办好国内外展会及相关活动,帮助企业和品牌开拓市场 在2011年3月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1)上,我们将继续稳步提升展会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塑造国际一流展会品牌,为中国服装业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将于2010年9月在法国巴黎与Texword展同期同地举办。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是专业贸易展览会,注重中欧服装产业交流与品牌合作,以促进中国优秀原创服装品牌的推广和中国服装产业升级为诉求目标。
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时尚创意空间和中国服装设计创意大赛活动是面向高端客户,以潮流引导创新,以促成商贸为最终目的创新推广活动。该展会的目标在于鼓励把创意贯穿整个服装业的产业链,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优秀资源串接联通,进而推动品牌企业在市场上最终实现升级,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升值。
(四)鼓励自主原创品牌创新发展,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协会将鼓励民族自主原创服装品牌发展,提供服装品牌在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信息支持;协助解决品牌在劳动力、产品原料与能源供应方面的困难;帮助品牌企业学习并运用国际先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沟通品牌上下游行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帮助完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服装品牌的产业链建设。我们将积极倡导自主创新,引导企业从审美角度、功能性、生理健康等方面开拓思路,从人文关怀、时尚创意、品牌引导等角度寻找创新点,赋予更多非物质的文化和创意,倡导和谐美满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文化与物质成果,并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创新等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把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中心环节;把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创新内容;提倡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五)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扶持产业集群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东南部地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力倡导发展服装产业,以其土地、原材料、劳动力、区域政策等优势逐步崛起,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协会将继续协助东南部地区把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高效的企业管理、发达的物流运输、优秀的人才资源等适度引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地方服装协会、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服装产业梯度转移。
对于以加工型为主的产业集群,协会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扶持品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地龙头企业的发展;针对产业集群地的中小企业,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帮助虚拟经营的品牌,建立与产业集群和优势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合作平台,发挥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六)协助政府做好行业工作,维护产业的健康和安全 行业协会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有益补充,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之外市场经济第三方组织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抓紧完成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重要标准项目的研究工作。继续发挥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标委会的组织建设和服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宣贯工作,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代表性企业对执行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国际贸易市场动态的及时发布、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培训、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和完善行业预警体系。关注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跟踪主要出口市场的数据、政策信息,积极做好产业预警和应对贸易争端工作。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研究,争取有利的国家政策。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企业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大力维护我国服装产业的健康与安全。
(七)加强行业宏观引导工作,倡导企业落实社会责任 宏观引导行业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以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基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和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指导行业区域协调发展,鼓励服装产业发达地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倡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续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利益方的沟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环境。积极倡导企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继续在重点企业推行CSC900T管理体系,把宣传、推广和培训结合起来,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八)关注产业商业创新和资本创新建设,推进产业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协会将继续关注商业新模式的创新。会员俱乐部、网上快速销售、OUTLETS(奥特莱斯)、生活会馆、旗舰店等商业创新模式的出现,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关注企业掌控国际化的生产与营销能力,帮助其提高快速反应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协会将继续关注资本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升级,企业升级需要资金。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的融资行为将比以往更加普遍。企业应清醒认识融资存在的风险,在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够承担的义务和风险能力范围内谋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协会将积极建议推进我国服装产业金融体系健康发展,促进产业链、商业链、文化链以经营模式创新和渠道资源整合为核心的衔接组合,提高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本整合、品牌整合,以及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集群之间的整合,形成上下游密切融合的生态链。整合也是一种创新,可能产生极大的商业价值。在当前的形势下,“大而全”、“大而空”、规模化扩张模式已经失去竞争力,我们大力倡导专业化发展方向,强化自有优势,使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企业与商业之间、产业集群内部、甚至产业集群之间,在股权关联、资本关联的基础上结成利益共同体,使行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协会将大力推进在产业整合上进行的创新性探索。
各位代表,中国服装协会在全体会员单位和业内外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拼搏进取、同舟共济、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各地服装行业协(商)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媒体及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服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单位,对一贯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友好单位和同志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今后还有更艰巨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创新,需要我们以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进一步落实行业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协会工作更及时、更有效、更科学。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存环境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会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心,以提高质量、创新、快速反应能力和落实社会责任为目标,引导行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促进我国服装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开创我国服装行业和中国服装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以上报告请理事会审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