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订单,金额没多少”,这是山东交易团对本届广交会交易情况的形象描述。据山东交易团统计,本届广交会山东省参展企业总成交26.7亿美元,比去年春交会、秋交会分别增长51.5%、15.1%,但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广交会同期下降了16.3%。
备受关注的第107届广交会5日落下帷幕。种种迹象表明,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虽然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但却难掩我国外贸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尴尬,其中出口订单的“散、短、小”特点尤其突出,表明外贸出口要达到危机前水平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人人有订单,金额没多少”,这是山东交易团对本届广交会交易情况的形象描述。据了解,出口订单的分散化、短期化、小额化和试探性是本届广交会成交的显著特点。与去年春交会相比,本届广交会客户询价次数增多,采购意愿明显增强,特别是受库存减持影响而纷纷开始补货。不过,由于对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人民币升值的担忧依然存在,采购商和参展企业对交易均持谨慎态度,纷纷采用签短单的方式规避潜在风险,导致订单以中短单为主。
调查显示,山东交易团企业签订的3个月以内短单占52%,3-6个月的中单占43.4%,6个月以上长单仅占4.6%。魏桥、鲁泰等大型企业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比渐进式好,缓慢升值企业更难适应。但很多中小企业却倾向于缓慢升值,因为如果人民币一年内升值高于3%,多数中小企业将吃不消。
与此同时,本届广交会的成交价格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难追成本涨幅。为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用工和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参展企业普遍提高了产品报价,平均上涨幅度在10%-15%。但由于价格上涨不足以弥补成本的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压力增加。
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例,目前,国际棉价上涨幅度超过35%,化纤企业也普遍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涨了25%左右。有的外贸企业刚把订单交给工厂,就发现棉纱价格已经超过报价的成本。很多企业在外需不稳、订单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水平时不敢轻易涨价。
不仅如此,采购商存在转移订单的可能性也让国内企业颇为不安。国外采购商对上游传导下来的价格压力难以接受,一些客商虽然对企业反映的成本压力表示理解,但并不急于下单,而是一直在观望。企业担心国外客商很有可能在观望后把订单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与中国企业和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
据山东交易团统计,本届广交会山东省参展企业总成交26.7亿美元,比去年春交会、秋交会分别增长51.5%、15.1%,但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广交会同期下降了16.3%。其中,对欧美等传统市场成交下降了33.7%。在这种形势下,绝大多数企业对外贸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给企业产品报价、订单承接带来很大不确定性,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大幅压缩企业利润,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