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希腊债务危机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单纯是希腊一国的危机,而是演变成了欧洲债务危机。导致这一可怕后果的是,欧盟救助计划的久拖不决。当投资者信心濒临崩溃之时,欧盟令人震惊地抛出了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保卫欧元之战打响。不过,这场战役注定是场持久战。何时结束,能否胜利,都还是未知数。
5月4日的一周,是世界股票历史上黑暗的一星期,全球股市暴跌至3个月低点。最富有戏剧性的是美国股市,5月6日,道指盘中一度跌去了近千点。不论是交易员的“乌龙指”还是电脑程式交易导致了如此暴跌,极度恐慌,应该才是最贴切的注脚。
股市暴跌让人立刻回想起2008年的那次崩盘惨剧,投资人恐慌了,政府也恐慌了。10多个小时的长谈后,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危机解决方案令人震惊地出台了升级版——7500亿欧元,覆盖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欧盟成员国。
希腊悲剧可以谢幕了吗?还是只是一部更宏伟悲剧的序幕?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久拖不决酿苦果
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此次希腊债务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规模如此之小的希腊(经济总量只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左右),债务危机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单纯是希腊一国的危机,而是将整个欧元区拖入泥潭,甚至可能摧毁欧元,震散欧盟,这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也不敢去想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希腊债务危机,正如美国次贷危机,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小危机日渐恶化成为大危机。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发端的那一刻。希腊政府12月突然自曝家丑,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债务总额高达2940亿欧元,平摊到1100万希腊公民的头上,相当于人均背负2.67万欧元的债务。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因此大幅提高,债务危机骤至。
最初投资者认为希腊经济体规模小,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会扩大,因此希腊还能够通过发售国债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但随着融资成本的上升与市场担忧情绪的升温,市场融资之路走到了尽头,希腊只好一方面承诺紧缩财政,另一方面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帮助。
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的债务问题进入了投资者视线,尤其是其他“笨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英文缩写PIIGS的谐音)成员的债务问题也不容小觑。
小希腊惊扰了大欧盟的安宁——债券收益呈现病态的上行趋势,欧元兑美元(1.2365,-0.0018,-0.15%)则在不断下跌。欧盟虽然坚持希腊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立场,但事关欧元的稳定,显然已不能坐视不理。
然而,尽管欧盟一直高喊“不抛弃不放弃”,但雷声大雨点小,迟迟拿不出具体的救援方案。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拉锯战,5月2日,欧元区国家与IMF终于同意向希腊提供为期三年、规模达1100亿欧元的救助,这也是欧盟历史上最大的救助计划。
但市场对此几乎无动于衷,因为就在欧盟犹犹豫豫间,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4月底,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再度被三大评级机构大幅下调,西班牙、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下调。有关希腊债务危机将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传言四处扩散。
看空欧元的空头更是不断加大对欧元下跌的赌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4日的一周,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做空欧元的头寸增加到创纪录的10.34万份合约,金额高达168亿美元。欧元兑美元也创下了14个月以来的最低——1.2521。范围更加广泛的股市暴跌、大宗商品市场暴跌进一步摧毁着投资者的信心。2008年金融危机的悲剧似乎又在上演,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极度恐慌的情绪中。
事已至此,欧盟面对的挑战已经不是救助小小的希腊,而是——保卫欧元!
重拳出击救信心
从8日凌晨欧元区首脑决定建立欧盟稳定机制,到10日凌晨欧盟27国财长会议最终宣布具体救助计划,在不到48小时里,一份令市场震惊的救市计划摆在了世人面前。
欧盟与IMF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该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政府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
这项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如果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参照救助希腊的类似条款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有市场评论称,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欧盟终于不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真正掏钱出来了。为期三年的援助,将使陷入危机的国家与市场隔离,从而限制危机的继续蔓延。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一改原有立场,宣布将从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政府债券。按照欧盟法律,欧洲央行无权像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直接买入政府债券,但可以“迂回”从银行买入。
眼看欧元区引发的危机已扩散到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坐视事态发展的美国也坐不住了。美联储迅速与欧洲央行联手,重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货币互换机制,向欧洲央行提供美元贷款。为了应对欧洲再度出现的美元短期融资紧张的局面,改善美元流动性,美联储还将向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瑞士的央行提供美元。
此外,日本央行也向市场注入216亿美元资金,以应对日本金融系统受到的冲击。
各国政府再次携起手来,如此重磅利好消息给连续大跌的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都给予了正面响应。5月10日,欧元兑美元一度升至1.3091;欧洲股市更是大幅攀升6%以上,创下17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美股也收获了一年多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欧洲阴霾未散去
欧盟的久拖不决,令希腊一国的危机日益威胁到了整个欧元区的稳定。用瑞典财政部长安德斯·博格(Anders Borg)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看到市场出现了‘狼群行为’,如果不阻止它们,它们将把较脆弱的国家撕成碎片”。
7500亿欧元的庞大救助规模令市场震惊,体现了欧盟解决问题的决心,但人们更关注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如何落实,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可能步希腊后尘的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欧盟又将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希腊债务危机重演。
报复性反弹了一天的股市第二天便回吐了部分涨幅,黄金期货价格则创下了历史新高——每盎司1234.50美元。投资者无声地传递了心中的忧虑。
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意味着欧洲及全球纳税人都将承担起风险。但是,光是希腊一国的债务就近3000亿欧元,更何况葡萄牙、西班牙两国所欠债务高达上万亿欧元,与之相比,7500亿欧元称得上是杯水车薪。
7500亿欧元的来源虽然明确,即欧盟委员会从市场筹集600亿欧元、欧元区16个成员国出4400亿欧元、IMF出2500亿欧元,但能否得到落实还是个未知数。
即使陷入债务危机的成员国获得了援助款,得到的并不是乐观的结局。就拿希腊来说,为了获得欧盟和IMF向希腊提供的1100亿欧元,希腊承诺在未来三年中缩减近400亿欧元的政府开支,这意味着希腊民众的税负将提高,收入将下降。为此,希腊民众展开了全国性大罢工,并出现了流血事件。这让本来前景黯淡的希腊经济更加雪上加霜。更让市场人士担心的是,经过三年伤害极大的财政紧缩之后,希腊垮掉的经济能否支撑起比目前规模大得多的公共债务,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新末日博士”、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努里尔·鲁比尼甚至断言,几年后,希腊及其他一些欧元区身陷财政困境的国家有可能被迫退出欧洲共同货币体系,发展本国经济。
对于希腊债务危机恶化到如此程度,欧盟已经直指美国的投行、对冲基金和国际评级机构是背后推手。为了帮助希腊加入欧元区,美国投行高盛2001年为其设计了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隐瞒了10亿欧元的债务。债务10年期限将满,高盛等联合美国对冲基金大肆做空希腊债券,赚取暴利。而美国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推波助澜,下调希腊等的信用评级,推升市场恐慌情绪。
美国是否是此次危机的幕后推手,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不容置疑的是,欧元区体制上存在的严重缺陷使危机有了生长的土壤。欧元区统一了货币,但并没有统一财政。当一国债台高筑、经济陷入衰退时,统一的货币使其无法靠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于是一国的问题就成了欧元区的问题。要解决债务危机,财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当前分散的财政决策机制则大大降低了应变速度,将小病养成大病。
欧盟目前必须设法弥补这一缺陷。
按照欧盟的要求,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都已经开始了紧缩之举。比如,西班牙最近宣布将采取大范围紧缩措施,如公务员减薪、停止退休金增长、缩减海外援助款项及减少政府投资等,将财政赤字维持在欧盟的赤字标准之内。另外,欧盟委员会将在5月18日起草强化对成员国财政和金融监管的方案。今年10月,欧盟更将推出一份“彻底”的财政政策改革方案,以避免希腊债务危机重演。
对此,舆论认为,尽管欧盟一系列财政治理措施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欧元已经走上正路。
从根本上来说,救助机制只是暂时性地“止了血”,并不是长远和根本的解决办法。欧元区要想保卫欧元,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下一个爆发会是谁
欧洲以外的投资者之所以恐慌,是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会影响甚至逆转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刚刚开始的复苏。可以说,希腊危机已经不再只是欧洲的问题,路透社称,“希腊危机已演变为全球的病毒”。
热钱流窜的风险不能不防。欧洲经济前景不明,投资者必然选择离开欧洲市场,寻求其他可避险的地区和产品。资金涌入的国家和地区将面临资产形成泡沫、通胀率上升的的压力。
而资金流出欧洲,欧元汇率受压,对提高欧洲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有好处,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欧洲进口能力下降,这无疑将给以欧洲为主要出口地区的国家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蔓延则是另一大风险。市场人士分析,假设希腊出现违约,损失将波及整个欧洲银行业体系,进而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有关这些风险的敞口到底有多大,或许只有等到事情发生时才能知晓。而任何新的金融冲击波,都将沉重打击刚刚从前期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和地区。
除了对经济复苏和金融危机蔓延风险的担忧,投资者还在紧张地猜测哪里最可能成为下一个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地。
市场上最为担忧的当属英国,因为除美国外,英国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拿出最多资金(150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10%)救助金融机构的国家,而这些救助可能会在将来转化为财政负担。目前英国财政赤字总额为8900亿英镑,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2%,明年则将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7%,远高于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是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情况稍好于希腊的国家。人们担心,一旦英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后,英国银行业可能再度陷入困境。
而与英国相比,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也很棘手。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债务总额、对外国的负债都创下了历史纪录。穆迪已经警告,可能会调低美国的国债评级。一旦美国的国债评级被降低,以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必将动摇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础。
不过,与欧元区国家相比,英国和美国有极大的优势,就是手中掌握着印钞权和评级机构。他们可以通过大量发行纸钞来制造通货膨胀,进而达到减轻债务的目的。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欧洲债务危机后出现又一波危机,但愿此次欧元保卫战能使那些债台高筑的政府警醒起来。
英国新一届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在50天内推出一项紧急预算计划,以削减创纪录的预算赤字。这是投资者所乐见的。当全球各国政府都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削减大规模的公共债务,主权债务危机才会最终得到消除。
但这将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将不断寻找问题,更可怕的是,问题还大量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