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金融界网站全程直播。商务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姚坚出席了本次论坛。
姚坚指出,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四大矛盾需要解决:
第一个矛盾是,经历了危机以后还要不要开放,需要开放的话,我们怎么平衡我们的利益得失。因为以前缺少资金、缺少技术,我们通过开放都有获得,如果下一步开放更有计较,还有利益吗,在开放中还能获得什么?我们是不是损失更大?我们当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怎么平衡?这些矛盾都出来了。
第二个矛盾是,中国已经成为出口的大国,中国的产品面临全球的围剿,这是非常突出的现象。比如今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共发布96项召回通报,中国产品为55项,其中40项涉及轻工、以玩具、家用电器为主,15项涉及纺织,以儿童服装为主。
第三个矛盾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我们到底应当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如我们的铁矿石进口量占国际市场的65%,但是我们没有发言权,各个钢厂各自为战,三大铁矿石联合起来,中国的企业怎么办?中国的行业协会应该怎么办?中国的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办?参与国际化的进程中,和中国大国的地位,贸易管制、贸易管理的模式怎么跟进?
第四个矛盾是,中国在各种国际规则制订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中国需要在新规则的制订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无论是在气候变化,碳税问题等等都应该扮演更重要角色。但是我们的准备还不充分,还缺乏相应的人才。
以下为姚坚演讲实录:
姚坚:
尊敬的施校长、尊敬的在座各位来宾,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今天论坛邀请我发言,在沟通的过程中也非常探讨,就是谨慎和充分的信息量之间,我要找一个最充分的平衡,今天的主题是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我们这个事业怎么发展,开放怎么发展?我理解这样的主题,前两天在办公室想了一下,我们在危机过后,或者后危机时代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矛盾和心态需要我们焦灼的,想有四个方面:
之所以会有这些矛盾和焦灼,是因为在危机发生之后,我们还是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我们到底是大国的色彩更重,还是发展中大国的色彩更重,如果大国更重,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多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是发展中大国的角色更重要更充分,就是我们有具体的国情,我们有大量的就业人口,我们的全球化能力还很弱,我们在全球中的发言权还不那么强,这是一个矛盾。
另外一个矛盾,阶段性的特点也非常强,尽管经过了危机,我们在全球的地位更加重要,我们的全球贸易排在第一位,大家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地区差异非常明显,看上海和贵州的人均GDP差十倍的差距,地区差异很大,发展阶段很明显,有很多矛盾需要我们思考。
第一个矛盾,经济了危机,我们还要不要开放,需要开放的话,我们怎么平衡我们的利益得失,大家都知道,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在讲,我们自己也认同,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我们经济发达了,社会环境得到了改善,这是大家公认的,下一步还需要开放吗?如果说需要开放的话,我们怎么权衡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因为以前缺少资金、缺少技术,我们通过开放都有获得,如果下一步开放更有计较,还有利益吗,在开放中还能获得什么?我们是不是损失更大?我们当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怎么平衡?这些矛盾都出来了。
举一个例子,现在参加若干重大经济活动中,非常矛盾的心理。谈判的两个自贸区的谈判,谈判都在进行中,但是各方的矛盾很集中。国内各个产业的利益也是在这里碰撞,各个部门的利益在这里碰撞,如何看待这些利益的碰撞,变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在和澳大利亚的自贸谈判中,面临主要的开放是农产品(000061)为主的开放,比如说羊毛、小麦、奶制品,如果开放这些产品,近期利益还是有,但获得更大的出口,怎么平衡?这么大的农业在这里,农业很薄弱,如果开放对农村农业产业也什么影响?这是非常矛盾的选择?有人说,对新西南的开放对中国的农业承受了很大压力,如果开放澳大利亚,农业还有发展吗?会被完全击败吗?怎么看待行业之间的矛盾?怎么看产业之间的矛盾?都出来了。
在比如,在和海湾自贸谈判中,业面临同样问题,犹如海湾的特点,聚乙烯的成本非常低,比我们的低一半多,我们已经在沿海布局了大量的化工产业,如果我们开放了这样的市场,我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一半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已经建立了工厂,会不会关门,工业会不会击败?当前我们也许会击败?长远是否有利?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诸如此类,我想讲面临第一个矛盾,就是开放中新的环境下,我们怎么平衡利益得失,怎么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不同行业之间,短期和长远的矛盾?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应该继续开放,继续在开放中获得利益。
第二个 矛盾,中国已经成为出口的大国,我们的产品质量,面临全球的围剿,这是非常突出的现象?
比如今年一季度一季度,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共发布96项召回通报,中国产品为55项,其中40项涉及轻工、以玩具、家用电器为主,15项涉及纺织,以儿童服装为主。随着中国成为第一大国,产品质量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否有问题?政府管理是否有缺失?现在越来越多产品不仅是工业品。前几年出现的玩具事件,和小孩联系在一起,现在的石膏板,国内出口的石膏板,到了海外市场,海外用途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用在家里,产生很多问题,包含了硫化物,使一些电器受到腐蚀等等。最近一个案子,就是消费者起诉一家中国企业,赔偿260万美元等诸多问题,我们的产品第一位,质量怎么样,中国公司形象怎么样,中国公司管理怎么样?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我们到底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大家知道,中国的进口,虽然我们是出口大湖,同样也是进口大户,全球进口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进口的量非常大,今年以来,由于进口量上涨,铁矿石、石油、铜、粮食都是大量的进口,但是我们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我们在国际市场中,虽然我们占到65%的铁矿石进口量,但是我们没有发言权,各个钢厂各自为战,三大铁矿石联合起来,中国的企业怎么办?中国的行业协会应该怎么办?中国的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办?参与国际化的进程中,和中国大国的地位,贸易管制、贸易管理的模式怎么跟进?
第四个矛盾,遵守规则,在规则制订中扮演角色的矛盾?
我们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参与到世贸组织中,但是我们经过了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进一步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遵守规则,成为规则的好学生。因为规则加入过程中你是认的,同时在新的规则创建中,怎么在这样新的规则制订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能够有话语权。事实上我们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我们在遵守规则方面,我们面临者很多问题,比如说大家关注的最近很多外商企业抱怨,是不是中国金融危机以来制订的政策,是保护主义的政策?是一种与邻为鹤的政策?有两条,自主知识产权是否拥有,商标是否拥有 ?多数的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得不到认可,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恶化,这两条政策出台,是国务院相关部门制订的,在制订的过程中,多数人指挥强调自主权是我们的政策,强有国有企业的支持,忘记了我们是世贸的成员,是国际贸易重要的参与者,并不是发展中国家,别人认为应当承担遵守规则的承担者,这个承担者要求我们,要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
政策的制订,应该有充分的听取意见的时间,应当面向国内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国内企业,包括国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如何遵守规则。另外一方面,面临更大的调整,我们需要在新规则的制订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无论是在气候变化,刚才校长说到,碳税问题等等都应该扮演更重要角色,我们的准备还不充分,法律人才、外语人才,我看到演讲题目,国际商务的人才培养,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面。
以上谈了面临四个方面,面临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开放中,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些矛盾和焦灼怎么化解?我是进行了充分思考,好在今天有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如果这些内容对大家有启发,是我演讲的意愿和初衷,感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