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拿不到足够多的蚕茧,从下周起,湖州大东吴丝绸有限公司这家具有100多年缫丝历史的丝绸企业,不得不将工作时间从一周上6天班,调整为一周5天。
伴随蚕茧紧缺的是从去年开始,国内生丝价格开始的一轮疯狂涨价:去年6月份丝价一路从前年的14万元一吨涨到了19万元一吨,11月份达到24万元一吨,今年涨到28万元一吨,逼近十多年来的历史最高位。
比真丝涨价更疯狂的是真丝的原材料干茧,生产一吨真丝所需的干茧价格最高被暴炒到了30万元,而在去年只有16万元左右。茧子与真丝价格严重倒挂,与之相伴的是全国的丝绸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原料茧贵过真丝
除了调整工作时间,湖州大东吴丝绸有限公司今年的缫丝生产线从原来的8个组调整为5个生产组。公司的马厂长说,按照目前的原材料价格,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将严重亏损。
根据各地的报价,昨天,广西干茧现货每吨价格为8.7万-8.8万元。按照3.5吨干茧制成一吨丝的毛折率来算,一吨白厂丝的原材料成本超过了30万元。
但是按照目前国内的生丝现货价格,丝与茧的价格已经严重倒挂。
5月17日,浙江3A-4A生丝现货报价为27万-28万元/吨;四川和江苏3A-4A生丝现货报价为27.5万-28万元/吨。
“按照目前的原材料价格,生产一天就亏本一天。还不如暂时停业,等春茧收购上来以后看情况再复工。”湖州一家丝绸企业的负责人说。
缫丝企业抢茧
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州市区惟一具有资质的蚕茧收购企业。按照正常的程序,市区吴兴区和南浔区两个区的蚕农在每年春节后向所在地的茧站预订蚕种量,预订数量按“张”来计算,“一张”蚕种的产量平均下来差不多是“一担”(50公斤)鲜蚕茧。
预订结束后,各个蚕站向丝绸集团汇总预订量,4月底或5月初,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向下面分发第一批蚕种,也就是春蚕。5月底和6月初,春茧正式进入收购期。
每年收购前,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召集湖州的20家缫丝企业召开厂长会议。会议的目的是确定当年各个缫丝厂的蚕茧配额并签订认购合同。分配的原则是按照各个缫丝企业的机台数量来确定。如果有企业放弃自己的配额,其配额将由其他企业一起来认购。
事实上,按照湖州20家缫丝企业的生产能力,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蚕茧数量只能满足1/3左右的原材料供应。余下的2/3缺口,只能由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
湖州大东吴丝绸有限公司的马厂长说,在本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浙江一带的缫丝企业向广西等出蚕茧比较多的西部地区购买原材料,“不过2008年以来,就买不到了。”
马厂长解释,跟广西本地的缫丝企业相比,浙江的缫丝企业去购买原材料相当不合算,“光从运输成本一项来说,从广西购买原材料,一吨茧丝的成本就要增加4500元-5000元。”
此外,因为广西当地的缫丝企业近年来迅速增加,经常出现和东部地区的缫丝企业争抢原材料的情况,茧丝价格也在这种争抢中一路走高。
去年9月份,广西一带的干茧现货价格在6.5万元/吨,折合下来一吨白厂丝的原材料的成本在20万元/吨。今年干茧价格涨到9万元/吨,原材料的成本价超过30万元一吨。
真丝需求不足
蚕茧价格一路高涨,缫丝企业本可以相应提高真丝价格消除成本压力,但是去年以来,丝绸服装企业对真丝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
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孔祥光说,因为丝绸价格的不稳定,目前大多数国际买家对丝绸面料的采购减少,“除对原材料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的服装品牌,大多数中档品牌更愿意选择丝绸和棉、麻等的交织面料。去年以来纯丝绸面料在服装上的应用在下降。”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轻工纺织业管理办公室的施惠萍说,目前丝绸的出口形势还没有明显的回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蚕茧和真丝价格出现狂涨存在不理性因素。
缫丝企业半停工
因为原材料价格暴涨,今年以来湖州当地的大多数缫丝企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境地。
湖州一家缫丝企业的负责人说,因为原材料价格倒挂,目前20家缫丝企业只有15家企业还硬着头皮在开工,不过生产线和生产时间都有压缩,“一些缫丝企业从原来的三班制,变成了二班制,或者索性压缩生产线,从原来的四组,压缩成两组。但大家又不敢完全停工,害怕春茧上市后招不到工人同时也失去原来的市场。”
再过10天左右,湖州地区春茧将进入收购期。今年,和孚镇双福桥村有1013户村民,养蚕总户数为617户,春蚕种预订总量649张。双福桥村村委会负责蚕桑生产的杨根初说,受到天气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桑叶出芽率没有往年高,春蚕的出茧率也低于往年。按照今年国内真丝价格的行情,预订春茧每50公斤收购价可能会达到1500元-1600元。而去年的春茧价格为1050元。
这个价格将是近年来春茧价格的最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