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强国目标要加大公共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有利推动作用,营造品牌生长的良好环境
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原因是我们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以及文化影响力方面还比较弱,怎么样能够变成引领世界方向的角色?
政策环境是土壤
“这需要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以及相关的一些鼓励措施。使得自有品牌,不仅仅在国际的竞争舞台上,而且在国内的竞争舞台上都有一席之地。”福建七匹狼股份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表示,作为政府机构应该为中国服装品牌营造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也表示,“现在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加大公共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有利推动作用,营造品牌生长的良好环境,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这些发展的大环境之外,还要在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技术进步、文化创意、质量体系、信息化、物流网环境、培训体系、市场开拓、国内外交流、节能减排和工业园区公共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脚踏实地的公共服务。”
在他看来,名牌好比是大树,如果戈壁滩只移植几棵大树,即便拼命地浇水施肥,也活不了,但是,如果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成活了。品牌成长也是如此,离不开产业和社会的生态机制。
而在依文集团总裁夏华看来,中国服装业现在急需解决的环境应该是商业环境。
夏华表示,“政府对于企业的帮助,其实是救急不救穷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良性循环,一定要有很好的现金流和资金平台,才能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商业环境的支持。”
以前,可能本土品牌实力和影响力不够,所以商业不会给好的位置给,但是这几年本土品牌的实力和影响力业内外是有目共睹的,期待商业要转换观念,能够把好的位置,把一些非常好的商业谈判条件能给到中国自主品牌。
她认为,这是政府推动本土品牌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相信品牌的成长速度会顺畅很多。”
很显然,稳定的、有利的政策环境是行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基石和土壤。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为了实现2020年完成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过渡的战略目标,针对服装行业发展,希望在政策获得政府几个方面的支持。”
创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获得实质帮助。
针对服装科技创新应有具体指导意见和项目支持,建立行业科研基金,以鼓励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支持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举措,推进行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对产业转移给予项目扶持和政策优惠,在用地、税收、融资、用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以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引导产业有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健康、高效、有序转移,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支持企业和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服装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进一步改善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贸易环境,加强对重点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支持企业或协会举办跨国展会,进行国际交流,并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法律等帮助。
提供资金支持行业国际宣传,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服装产品乃至品牌的认同感和信赖感,提升中国服装的形象价值。同时国家应该在行业层面的国际交流、国际斡旋、国际组织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目前,协会的意见和要求也正一步步被政府所认可和接受。
在中国服装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表示,“发改委将在服装品牌建设中对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在营造环良好的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发改委还将在企业生产服务方面比如技术研发,设计创意,设计管理检测检验物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在产业转移,企业直接融资,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与海外投资方面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协会是桥梁
政策是基石,是土壤,而协会、商会是行业发展的桥梁。
在中国服装论坛上,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程永如就指出,“行业、商业协会、介组织要发挥桥梁的作用,加强服务。”
蒋衡杰表示,面向未来,中国服装协会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服装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服装产业稳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地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据他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国服装协会将继续深入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地进行调研,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和数据参考。组织有关专家、调研人员、机构组织进行交流研讨,带动整个服装行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应用和推广。
将继续稳步提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塑造国际一流展会品牌,为中国服装业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鼓励民族自主原创服装品牌发展,提供服装品牌在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信息支持;协助解决品牌在劳动力、产品原料与能源供应方面的困难;帮助品牌企业学习并运用国际先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沟通品牌上下游行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帮助完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服装品牌的产业链建设。
积极倡导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继续协助东南部地区把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高效的企业管理、发达的物流运输、优秀的人才资源等适度引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地方服装协会、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服装产业梯度转移。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扶持品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地龙头企业的发展;针对产业集群地的中小企业,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帮助虚拟经营的品牌,建立与产业集群和优势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合作平台,发挥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倡导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建议推进我国服装产业金融体系健康发展,促进产业链、商业链、文化链以经营模式创新和渠道资源整合为核心的衔接组合,提高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让中国“强国之路”走得更为平坦,2010年3月中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等协会领导带队前往产业集群地区进行调研。这是继2008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三次对产业集群进行大规模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共分10个组,走访了12个纺织服装大省的64个产业集群地,视察了覆盖棉、麻、丝、毛、化纤、服装、家纺、产业用、服装等行业多家纺织服装企业。
这次调研结果对制定中国服装业“强国纲要”以及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协会、商会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服装自主品牌的建设。
200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发展的知道意见。七部门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共同参与组建了推进服装加快自主品牌的建设会商机制。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服装论坛上,杜钰洲会长也表示,“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会商机制成员单位中政府部门的代表都到会,反映了政府支持自主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在他看来,今后十年,是中国将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涌现出一批标志国家经济实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也认为,“只要我们精于谋划,勤于尝试,中国服装强国之梦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