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里,一双阿迪篮球鞋最贵卖到1180元,安踏最贵669元。这价格衬托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5月21日,体博会上举办的“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发展论坛”,专家们为“2020年中国能不能孕育出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各抒己见时,记者将上述话题抛给了主席台就座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
首先是研发上。像阿迪达斯、耐克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占当年收入相当部分。有历史资料介绍,1983年耐克的年销售金额是2.7亿美元,而这一年的研发投入4500万美元,占整个营业收入的17%。而国内企业在这块投入很少。长期从事体育产业研究的北大靳英华教授认为,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大半为中小私营企业,竞争环境使然。
参展的一位鞋服厂商告诉记者,这次体育总局领导与企业座谈时提供一个信息,阿迪有专门从事竞赛规则研究部门。研究成果供企业产品开发部门消化、吸收,来强化自己在行业的技术主导权。要参透研发这本经,国内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其次是营销。阿迪、耐克在赛事、明星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上已是炉火纯青。在篮球、足球、田径等受商业化程度高的运动项目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可以说,在技术、工艺、产品质检方方面面,国内知名品牌与国际顶尖品牌没有什么区别。差距还是在‘微笑曲线’两头:研发与营销上。”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鲍明晓教授如是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0年,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
“这要看具体标准是什么?国际竞争力不能仅限于国内市场份额是多少、还应包括国际市场份额与知名度。坦率地说,我们知名品牌在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国际品牌要像‘海尔’那样有在全球的影响力,恐怕付出的时间会更长。”浙江体育学院丛湖平教授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应该说,这是一个目标,象征意义更大一些。要孕育出这样的国际品牌,没有政府支持还是有困难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林祥持同样观点。
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山西澳瑞特公司总工程师秦有年认为,不能做简单类比,国内体育用品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现在看似乎困难很大,但回顾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成长历程,进步是惊人的。再看看这些龙头企业这些年在国际化上持续递进的步伐,加上中国现有体育资源与体育影响力以及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基础,我对中国产生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充满信心。”
哪个行业会最先突破呢?鲍明晓认为,很可能是鞋服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