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印度棉花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出现大幅增加,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产棉国和消费国以及第三大出口国,印度棉对全球供需格局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来,印度棉出口政策出现频繁的调整,这对全球棉花供需格局以及棉价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本文将对印度棉花出口政策及其对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影响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全球资源紧张
1、全球:消费恢复 资源紧张 库存比大幅下降
由于2009年中国、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以及不利天气影响,全球棉花大幅减产,品级整体下降。在经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棉花消费恢复迅速,全球棉价飞涨。此时,全球棉花产销差扩大,库存消费也大幅下降。根据2010年5月份USDA预测数据,全球产量为2240万吨,消费量为2523万吨,产销差28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5.5%,分别下降100万吨、增加134万吨、扩大34万吨和下降12个点百分点。
2、印度棉:全球供需格局变化中重要的平衡力量
得益于转基因棉花大力推广,单产大幅提高,印度棉花产量持续大幅增加,并在2006/2007年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产棉国,在2009/2010年印度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2.8%。从2005/2006年度开始,美国棉花产量历史顶峰从开始大幅下降,而印度和中国产量却大幅上升。根据2010年5月份USDA数据,从2005/2006年度到2009/2010年度,美国产棉量从520万吨下降至265万吨,下降了255万吨,降幅49%,而印度和中国产棉量分别与最高产量年度(印度,2007/2008年度,522.5万吨;中国,2007/2008年度,805.6万吨)比分别增加则大幅上升26.4%和30%。
由于全球棉花消费的持续增长,印度棉消费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具备较大的潜力。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前,全球经济保持了长时间非理性繁荣和非均衡发展,全球棉花消费即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征的纺织行业也得到了长足持续的增长,占有全球2/5人口和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印度与中国共同分享了这一成果。其中印度棉消费保持较高增长率,特别是2009/2010年度达到了424.6万吨,同比增幅近10%,占到全球棉花消费的16.8%。
由于产量大幅增加,而国内无法消化所有增量,印度棉开始大量出口,特别是在2005/2006年度出口75万吨后,全球棉花贸易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印度棉也从此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并以其低廉的价格挤占了一部分美国棉花出口份额。不过,印度棉贸易的特点也比较突出。印度棉新上市时,由于国际棉价高而大量销售,等待年度末,发现所剩库存不足而从国际市场进口。
二、印度棉花贸易政策内容及其变化
正逢印度国内棉花开始播种,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印度政府从征收出口关税、禁止出口再到许可证出口进行了三次调整出口政策。印度棉花出口禁令遭到国内主产棉区的严厉指责,并引起各消费国相关组织的书面交涉,又迫于国内外压力,再度调整变为许可证出口。
印度政府4月9日开征每吨2,500卢比的棉花出口税。但后公布,自4月19日起,对原棉出口新的登记已经停止,要求所有在4月19日前登记但仍未发运的出口商,需要对其合同重新登记。另外,4月30日之前,这些出口商要将4月19日前的已装船数量的明细提交给纺织委员会。此后,纺织委员会工作人员将在接下来的一周按比例对这些合同再次登记。最后,从4月21日起取消对纱线7.67%的出口补贴。
印度政府此举正逢国内棉花开始播种。近一个月来,印度棉花出口禁令遭到国内主产棉区的严厉指责。迫于国内棉农的压力, 5月22日印度政府宣布解除刚刚实施了一个月的棉花出口禁令。印度商务部的正式公告称,政府已经取消棉花和废棉的出口禁令,但前提是所有出口商都需要申请出口许可证。
图表 4 印度棉出口政策变化及其内容
时间 |
内容 |
具体举措 |
4月9日 |
征收出口税 |
每吨2,500卢比的棉花出口税 |
4月19日 |
停止在纺织专员办公室登记新的棉花出口合约。 |
所有在4月19日前登记但仍未发运的出口商,需要对其合同重新登记。另外,4月30日之前,这些出口商要将4月19日前的已装船数量的明细提交给纺织委员会 |
5月22日 |
允许申领许可证出口棉花和废棉。 |
要求新签约的棉花通过询价、签约、申请出口、审核、下发出口许可证、装运等一系列流程完成。 |
印度棉花出口许可证政策具体为:依照印度对外贸易法案1992年第22号文件,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第2009年第14号文件第一章第三段和第二章第一段以及2008年7月22日的第26号通知,印度中央政府对棉花出口政策进行了如下修改,并从修改之日起立即生效。
根据全球棉花在线提供信息,印度棉商人为,修改后的出口政策还比较模糊,而且从申请到审核、批准至少需要20天以上,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三、印度棉出口政策影响:可供出口资源较少 无法缓解中国旺盛需求
1、印度国内供需及其出口状况:可供出口资源不多
印度棉2009/2010年度产量为511.7万吨,本国内耗424.6万吨,产销差即实际可供出口数量为87万吨,“可供出口”比例占产量的17%,低于其20%的平均水平。因而,本年度印度需要通过消耗其库存来满足出口需求,导致期末库存(2010年7月底)可能降低为134万吨,期末库存比降至24%,均属历史低位。印度政府出台政策试图确保其期末库存(2010年9月底)保持在85万吨的水平,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统计显示,2009年8月至今,印度累计登记出口棉花156万吨,实际装运134万吨,该数字已经确定使其目标库存水平降至85万吨以下。根据全球棉花在线信息提供的几家大型国际棉商和印度国内棉商测算,到新棉上市前,印度可供出口的棉花大概在10-17万吨,而这些棉花也难以全部出口到中国。
2、中国:供给紧张 但已进口大量印度棉
由于植棉面积下降、天气不利,中国棉花产量品质均大幅降低,而消费量明显增长,国内棉花资源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且存在高等级棉的结构性短缺矛盾。根据USDA数据,2009/2010年度中国棉产量为707.6万吨,消费量为1034.2万吨,产销差为-326.6万吨,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棉花数据为640万吨,这样计算则产销差为394.2万吨。如果按照USDA预测,2009/2010年度中国棉花进口217万吨,那么中国至少要消化100万吨以上起初库存。
到六月份,按照每月90万吨消耗量,初步估计中国已棉花消耗800万吨。剩下三个月(7、8、9月)还需棉花270万吨。但可供出口和销售的国际国内棉花资源较少,即商业库存较低。美国CCC项目下库存为44万吨,加上ICE棉花库存23万吨,共计67万吨,其它国家可进口资源30万吨(估计),那么国际棉花资源为100万吨左右。国内资源包括新疆棉60万吨,其他棉花库存40万吨,共计100万吨。这些棉花可够用2个半月。目前,了解下来的纺织企业平均库存周期在1个月,存量较大的企业有的超过2-3个月,甚至4个月。
截至到4月,2009/2010年度中国进口棉花172万吨,其中进口印度棉70万吨,占到总量的41%,进口美国棉48.56万吨,乌兹别克斯坦16.5万吨,分别占28%和10%。这个年度已经进口了大量印度棉。
综上所述,印度棉花可供出口数量不多,而这种新的出口许可证政策还存在较多不明确的地方,在执行方面需要过程;另外,预计中国本年度总进口量在210万吨左右,其中已经进口了70万吨印度棉,剩下可出口的印度棉能够再进口到中国的数量有限,这也将直接体现在5月份进口数据中。所以,印度棉出口政策从禁止到许可证出口的调整对中国本年度供需格局影响有限。
(作者:金石期货 董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