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的“春天”似乎并没有如期到来。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品出口在今年1月至4月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然而,这种出口的大幅反弹仅仅源于去年同期低基数推动所致。实际上,对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而言,目前依旧没有摆脱困境,仍然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
汇率风险骤增
近来,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专家预测,相关汇改措施将在第三季度正式出台。在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全国最大的童装代工企业之一江苏东渡集团董事长徐为民表示,国内服装企业目前最担心的还是人民币升值问题。他认为,中国纺织行业现在一般产品的利润也就控制在3%左右,甚至有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人民币升值1%,将有近20%的企业没有利润。如果人民币升值5%,将有近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一旦人民币升值,对目前出口全面回暖的纺织行业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即使提高出口价格也很难弥补损失。
在近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很多纺织出口企业都认为,数据上的出口好转只是表象,行业并没有真正回暖,不确定因素有很多。
“如果人民币升值,我们的利润就必须重新计算。这对一些利润较小的订单来说,就必须要考虑周到了。”广东一家纺织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压力给纺织企业的产品报价、订单承接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不敢接单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如果人民币升值2%,中国纺织出口全行业都会处于亏损状态。”天虹纺织集团董事会主席洪天祝告诉记者,去年公司的盈利完全建立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而今,公司的最大挑战也是人民币升值问题。
原材料价格疯涨
除了汇率因素之外,影响纺织出口企业利润的还有原材料的价格问题。自去年年底以来,新一轮的纺织行业成本上涨是近几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原料购进价格攀升幅度最大,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纺织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位居榜首,同比增幅超过20%。
以棉花价格为例,去年年初,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尚在10966元/吨。今年5月25日,中国棉花的价格指数已经攀升至17323元/吨,累计涨幅接近60%。
据报道,收益期长、种植棉花成本加大、增收效益不明显,使得农民种植棉花热情逐年下降。目前,中国棉花严重短缺,缺口高达350万吨。2010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下降2%至3%。而且,由于4月份气温低,棉花播种晚,全年收成情况仍难以确定。
广东东莞厚街的一家服装生产厂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该厂目前存在严重的原料短缺现象。“以前我们都是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量进口棉纱,但是近期印度已经宣布停止出口,巴基斯坦则要提高出口关税。现在国内棉花每隔几天就会涨一次价,我们都怀疑是不是有资金在炒作棉花。”该负责人说,今年棉花价格走势很奇怪。
据悉,国家发改委也就棉价暴涨问题于近日召开了宏观调控会议,确定额外增加80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并投放国家储备30万吨。但有业内专家认为,受未来供应有限的影响,政策调控棉价的空间并不大。后市棉价将继续维持高位,亦存在突破2万元/吨的可能。
“如果棉花的价格仍然维持高位,我们厂可能会放弃一些订单。”王女士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
贸易壁垒隐患
作为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低廉的纺织品一直是贸易摩擦的焦点。即使是在今年,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也多次发生“召回”事件,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
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中国产纺织品召回数量为22项,占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总数的81.5%,同比增长83.3%。而欧盟方面消息称,今年4月份,共有26项纺织服装产品被召回,同比增长37%。其中15项产地为中国,占全部召回纺织服装产品的58%,同比增长15%。
“社会就业是美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数量增长太快,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美国本土产业安全和社会就业率。那么,贸易摩擦随时有可能发生。”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翼如告诉记者,即使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均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纺织行业招工难
在纺织出口企业的生产方面,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少企业不仅生产进度受到限制,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
据了解,在珠三角地区,工厂的用工局面非常紧张,工人计件工资均上涨了10%。即使如此,工人仍显紧缺。
“近几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降低。”沈翼如表示,这也成为蚕食纺织出口企业微薄利润的因素之一。
不少广东出口企业反映,现在已经将工人工资上涨到2000元/月至3000元/月,但是依然很难找到足够人手。在广东东莞,不少工厂门口都挂着招聘启事,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专门为加工企业去各地招工的公司。
“现在,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都靠出口退税维系生存。从宏观来看,转型是必然趋势,但平缓过渡转型,保证国内社会与经济稳定也非常重要。”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建议,汇改、原材料调控等措施都要选择渐进方式,让企业有一个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