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性的保健功能纺织品异军突起,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我国功能性纺织品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现状及发展高峰论坛上,记者专访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新纤维应用工作部主任许东。
记者:提起保健功能纺织品,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就是纺织品中添加了某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达到对人体保健的目的。你认为保健功能纺织品与功能性纺织品有哪些不同?
许东:保健功能纺织品是功能纺织品的一个分支,它分亲肤型和激能型两类。亲肤型主要是起到辅助改善人体及皮肤健康的功效,无任何副作用。如抗菌、抑菌、除臭、防蚊、防螨等作用于皮肤表层的,而激能型则对皮下微循环起积极改善作用,如远红外、负离子、生物磁场等产生的功能,起到抗疲劳、抗血栓、循序减压等功效。但过去没有细分类别。
记者:近几年,由于生产和销售企业任意扩大功能性纺织品的功效,误导消费者,使得许多产品如流星一般很快在市场中销声匿迹。你认为,保健功能纺织品应当如何避免遭遇市场“滑铁卢”?
许东:我认为,影响保健功能纺织品研发和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营销渠道、原材料资源、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等。保健功能纺织品经过这几年的升级与换代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五代,即中药植物提取物和无添加物保健功能性纤维时代。
保健功能纺织品初期通过后整理、添加粉体的方法给予纺织品某种功能的技术路线已经逐步向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向转变。随着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标准陆续出台和跨行业合作,生产保健功能纺织品的企业技术逐步成熟,增强了自我创新能力。
但是,不可否认,在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发展过程中,的确有些企业走了一些弯路,如缺少研发经费、营销渠道不固定、质量控制缺失、产品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保健功能纺织品已经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因此保健功能纺织品应走创新之路,包括工艺技术创新、原材料创新、产品设计创新,并注重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市场。
记者:目前,保健纺织品的功能被无限扩大化,有些企业走入误区,一些人甚至把迷信玄学和不具备科学常理的所谓功能搬进保健功能纺织品中,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许东:保健纺织品倡导穿出健康,针对亚健康人群,通过某些机能作用于皮肤和皮下微循环组织系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健不等于治疗,其功能不能任意扩大化,必须报以科学的态度。目前,中国保健学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手出台规范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几项标准,如远红外、磁疗、抗菌标准等。
今年,还将负离子标准纳入制定计划中,通过标准,严格企业准入,并实现产品认证标识。企业送检产品要通过小白鼠活体实验,实际检测功能效果。没有专家首肯,没有权威检测部门检测的产品,都不能获得国家工商部门核发的保健功能纺织品认证,以保证生产的产品都是有保健功能效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功效,没有安全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记者:保健功能纺织品的产业化合作和上下游联动十分重要,应当建立怎样的合作机制?
许东:由于保健功能纺织品技术难度大、标准要求高、跨学科多、产业链长,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纺织企业涉足健康卫生领域,缺少专家指导和认证,造成生产企业抄袭多,不愿意冒风险投入研发,目前有了专业对口机构和标准化工作,相信保健功能纺织品行业一定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开发保健纺织品市场,实现产业化、跨学科合作,建立上下游共同研发的机制,我认为快捷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品牌市场的需求,一头是原料的生产技术保障,中间环节的质量管控、标准化认证等方面也必须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