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晋江龙湖某小型纺织厂的80余位工人接到了公司的通知:公司近期将停产整顿。“撑了几个月,终于撑不住了。”一些老员工感叹道。据这些老员工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原材料棉花价格每月看涨,厂里的开台率逐月降低,公司无力大量存储原材料,使得工人们没工开的日子变得多起来。
该纺织厂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例。不久前,石狮的一家纺织企业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虽然5月下旬以来,在一波涨跌互现之后,棉花价格于6月1日跌到了三个月以来较低点,但这小幅度的微跌并不能帮助这些小纺织企业逃离“停产整顿”的命运。
自去年7月份以来,棉价连连走高,在今年4月末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成为纺织服装业担惊受怕的“疯狂的棉花”。在这波“涨”声中,首当其冲的不是棉纱厂,反而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纺织企业。而随着棉价继续居高位不回落,涨价风潮将传导至产业链最下游。
疯狂的棉花或棉纱?
“5月下旬至今、3月份至4月份这两段时期增长最快,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较大的价格变动,纱线价格也随着频繁上涨。这让我们这些小企业很被动。毕竟订单是一早接下来的,很难提价。而现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这么多,我们又没有多少储备,算下来,已经接近零利润了。”晋江龙湖一家小型纺织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叫苦连天,并表示早在当棉价涨到每吨1.4万元时,已有不少棉纺织企业声称难撑下去。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到1.5万元/吨上涨至5月的17289元/吨,而去年年初标准棉的价格仅为10966元/吨,从去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经逼近60%。同期相比,今年5月下旬的棉价也比去年上涨35%左右。
而即使是大企业,也对持续近一年的“涨”声感到很无奈。福建百凯纺织化纤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5月份,棉花再进入新的一波涨价期,每吨每周上涨近千元,也带动了棉纱价格的上涨。平均算下来,从月初至月底,每米棉布的棉纱原料成本增加了约1元。“纺织企业的利润都是以几分、几角来算,怎么经得起这么频繁的、大幅度的材料成本变动?”
在纺织行业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的金涛认为,在这波涨价潮中,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是来自上游棉纱生产企业。“去年是供应商围着我们,今年是我们围着供应商。借棉花涨价之势,上游供应商也纷纷提价了,甚至提价幅度比棉花产品更高。”金涛认为,不少棉纱厂在这轮涨价潮中投机获利,这对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事实表明,在纺织市场形势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比起纺织企业与下游客商的艰难博弈,棉纱厂的确是掌握了更大的议价主动权。
“本以为棉价上涨会对我们造成不利的影响。但实际上,情况没预期的那么糟糕。在棉价涨幅最大的这几个月,我们根据棉价上涨的幅度不断提高棉纱的报价,大多数客户都能接受。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的棉纱产品价格上涨了将近20%,加上我们有部分棉花是去年采购储备的,目前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石狮一家棉纱企业业务员透露。
秋冬服装涨价成定局
究竟是谁推动了原材料的上涨?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在承受了数月的成本压力之后,不少纺织企业已经制定了面向成品服装客户的提价措施,并开始实施。今年下半年,涨价风潮势必将传导至产业链最下游,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对织布厂来说,原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八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原材料成本变动而提升产品价格。这两个月来,针对大单,我们会跟客户协商,共同承担原材料价格成本。最近一次提价在2%左右,那时棉纱价格上涨了约4%。就目前整个行业情况来看,只要面料是棉混纺的,都会适当提价。”金涛说道。
作为纺织行业的下游,服装行业将面对上游抛过来的“烫手山芋”。据石狮一位布料贸易商介绍,棉价的上涨反映到下游产品服装上来,一般需要4~6个月时间。从5月开始,纺织厂已经进入了秋冬装面料的生产旺季,秋冬面料用棉量更大,而目前棉价仍居高不下,这样算来,下游服装企业的涨价潮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爆发。
“细心一点的消费者会发现,今年部分夏装已经有稍微的提价了。但由于用料少,夏装受影响较小。秋冬季服装用料远远超过夏季产品,1公斤原料可以制作10套夏季产品,却仅能生产2套秋冬季产品。企业的成本压力会越来越明显,要消化成本,只有提价。根据业内目前的初步定价预估,今年秋冬服装产品将提价8%~15%。”不少品牌服装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棉价上涨三成,若完全转嫁,服装的零售价至少要上调近两成,企业才能消化掉成本。
不仅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品牌服装,不少外贸企业也尝试着在接单时议价。晋江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库每年都会带着营销团队参展拿单。在此前的广交会上,原材料成本压力早已算进他的休闲服装报价单中。
但相对而言,目前内销品牌的情况比出口乐观,不少出口服装企业只是尝试将订单价格微调3%~5%,远远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幅度。但即便如此,议价过程仍是较为艰难。
相关新闻:“涨”声背后的减压之道
在“涨”声一片中,纺织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消化成本,减轻压力?除了继续与上、下游之间进行议价博弈,不少纺织企业也从产品结构、生产管理等方面着手,实施减压措施。
调整产品结构
今年年初以来,百凯纺织化纤公司有意识地开始回避一些订单。一直以来以接正装面料单为主的该公司,今年年初以来在产品选择标准上进行了修改:比较复杂的生产订单、生产周期长的订单不接,正装面料订单少接,多选择简单的休闲面料订单。
“去年,我们的正装面料与休闲面料订单比是8∶2,这几个月来,慢慢调整成了3∶7。”金涛介绍道,正装面料生产周期较长,而且货款回收慢,要等到服装企业的新品上市后,才能回收货款,这对于正承受着巨大原材料成本压力的纺织企业而言并不利。相比之下,休闲面料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在调整产品结构后,百凯纺织化纤公司5月份的生产效率较4月份提高约4%,生产管理成本的降低对冲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加速推新品
“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加快推新款的速度,推出的新款在定价方面可以有提高的空间。”不少面料贸易商表示,一般原材料成本上涨10%,产品定价会上涨5%至8%。“新款涨价,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
加速研发新品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主要解决方式,不少企业一改大众款销售,主推特殊新品。“旧的产品提价,不是所有客商都能接受。我们只能在新品研发上多投入一些精力,适当提高新品的价格,用以摊薄生产成本。仅5月份,我们就推出了9款新品,花色和样式比以往产品都有极大改进,即使价格高点,也受到了下游客商的青睐。”布行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新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基本上可以弥补棉花涨价带来的损失。
全面技改
不少纺织企业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来缓解高棉价的压力。他们纷纷加大对装备更新换代的投入,引进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降耗效果好的新型装备,启动全面技改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个月,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购买的一批从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将进厂,安装完毕即开始生产。这已经是龙峰纺织今年引进的第二批设备,之前该公司已经进口了150台同系列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定制的,我们提出要求,日本方面的生产商进行了调整。定制的进口设备生产效率较高,可以替代部分人工,这样才能把生产成本降下来。不然,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龙峰纺织的研发人员表示。
百凯集团的总裁助理徐先生也介绍道,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生产管理人员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车间,掌控各个生产环节来节约开支——包括将裁剪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低、调试和维修机台设备以提高效率,以此来向内部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