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阔,城乡差异大,收入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呈现出不同消费特征,比如:不同城市居民衣着消费需求不等,部分二三线城市甚至超过一线城市;25~29岁、35~45岁人群具备最强消费需求等等。
比较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进程,大致都会经历:制造企业大规模生产→生产外移、制造业萎缩、零售商居主导→零售商以服务和快速反应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而我国已经处于第二阶段,也预示着中国的服装行业即将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那么,我国服装市场需求的大小、居民消费的特征也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泰联合证券发布的《我国居民服装消费特征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服装零售总额(限额以上规模企业)3264.3亿元,占纺织服装商品零售总额的约70%,近五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如果从人均收入和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占总收入)之比的角度来测算,2010年服装市场总容量大约有6300多亿元,而保守估计至2015年整个服装市场的扩容速度大约在10.5%。
同时,该报告也分析了我国城乡间、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服装消费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我国居民收入整体提升
城乡人口比例逼近1:1
从下图中可明显看到,近4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中,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居民人数呈下降趋势,收入在4万~10万元的居民人数上升速度最快,其次是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也有较快上升。农村居民中,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居民人数已经越来越少,近40%的农村居民收入在5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口之比也发生较大变化,向1:1逼近。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不同收入水平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不同收入水平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城镇化率的上升相应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毋庸置疑。近几年,我国居民也因此更加青睐品牌服装。
城镇居民消费欲望强
低收入者也须重视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需求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即使是农村中的高收入人群,其收入绝对值与城镇中等收入人群相当,但在衣着上的支出也明显小于城镇中等收入人群。
所以说,如果更多的农村居民融入到城镇生活中,其在衣着方面的支出很可能出现显著提高,而且这一潜力远比在城镇居民内部挖掘消费潜力要大得多。因此也可以预想到,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如果效果明显,将对消费的拉动产生巨大作用。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衣着支出占比
从上图中也能够看出,“越有钱的人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会越多”的观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反而是收入少的居民衣着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收入高的居民相对较低,而且这一比值不会无限地缩小或者扩大,证明了服装的一般消费品属性。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来说,服装更接近于非必需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来说,服装则更接近于必需品。
二三线城市有潜力
35~45岁消费需求最强
部分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但其衣着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却较高,甚至超过高收入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这些地区如内蒙古、新疆、河南、山西、宁夏、东北三省等,部分二三线城市居民更愿意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钱用于衣着消费。也因此,在这些地区或许存在着被市场所忽视的消费潜力。
将0~19岁和50岁以上人群定义为储蓄人口,20~50岁人群定义为消费人口,并借鉴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和城镇、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数据,对各年龄层的衣着消费需求进行测算,发现25~29岁、35~45岁人群具备最强的衣着消费需求。
各年龄段人口服装消费需求比较(2007年)
以2007年数据为例,全国居民衣着消费需求约5000多亿元,其中35~45岁人群贡献了其中的近30%,该年龄段人均消费需求在600元/年以上,显著高于平均405元/年的水平。25~29岁人群的服装需求虽仅占总需求的约7.6%,但人均消费需求也接近500元/年的高水平,显示出较强的购买欲望。从这一角度考虑,25~29岁和35~45岁市场势必成为商家重点关注以及竞争十分激烈的区域,也是可挖掘潜力最大的区域。
上述这些消费特征表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有钱人”越来越多、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为服装需求的扩大和消费升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从居民的消费欲望看,二三线城市的商机或许较一线城市更多,特别是如内蒙古、新疆、河南、山西、宁夏、东北三省等地的居民消费潜力被低估。25~29岁、35~45岁人群具备最强消费需求,仍是商家竞相争夺的目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