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化中,中国服装企业更需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经济格局调整中把握大势。同时,国内梯度转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意愿不强、对转移的效果多存疑虑,转移行为多属于试探性转移,而非企业战略部署,造成转移质量不高,转移缺乏主动性和稳定性。内地承接转移地区,招商在前、规划在后,承接转移缺乏长期的、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对行业的服务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比较低。
我国服装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基础积累比较薄弱,造成行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比较弱。另外,产业链创新机制缺乏上下游联动通路,使得产业链对服装行业的创新支撑作用下降,也提高了服装业创新成本。服装科技、管理等专业培训和教育较为落后,最新的、前沿的创新理念、科学技术、营销管理模式无法快速在业内传播,拖滞了服装行业创新步伐。
但是,随着中国服装业的结构性矛盾不断调整,新的发展模式必将带动我国服装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我们从国内很多本土品牌身上看到了这一点。服装企业开始强调“原创性”和“差异化细分市场”的营销理论,企业推广的设计师品牌将逐步崛起。以往,服装业在投资者眼中属于“低投入、低风险、低回报、低损失”的行业,现在当服装行业发展日臻成熟,服装企业有稳定的赢利能力,我们的企业开始走入了“国际资本”的视线。
现在我国服装消费正面临着文化提升问题。随着都市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成熟,文化将迅速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都市服装市场将从物质消费到品位消费、理念消费、生活方式消费。未来的“文化需求”来自消费者,企业的品牌文化是要迎合消费或适度超前于消费者。未来服装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功能细分、档次细分、产品细分。新界域的出现意味着新赢利点的出现,这会推出一批新兴品牌和新的商业模式。
真正高品质低价位的“快时尚”离我们越来越近,以李宁为代表的众多国产品牌已经进入“快时尚”轨道;同时,从国际奢侈品牌到“手工作坊”纷纷开辟网上业务,从自建品牌官网到淘宝网专卖店,形式多样。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G技术的普及应用、网上支付的便捷可靠等,更为网购推波助澜;“量体裁衣”、“手工缝制”,30年前的一大服装消费主流形式又轮回过来。不同的是,而今的“量体裁衣”走上了工业流水生产线,“手工缝制”融入工业化大生产流程。特别是我国服装行业还亟待在国际供应链位置、国际品牌影响力、国际服装科技领先等方面提高国际地位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