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至10月,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7省市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826亿元,占全国的34.1%,而在2007年这些地区全年的投资只占全国当年投资的28%左右。
重庆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纺织服装产业有步骤、有引导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国家纺织产业优化布局的战略考虑,为重庆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据了解,在重庆目前规模以上的300户纺织服装企业中,其中约有20%是受优惠政策和区位辐射带动力吸引过来的外来投资或合资企业,如浙江雅戈尔、上海金考拉、山东如意等。
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步伐加快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吸纳劳动力是国内制造业中最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受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传统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承受空前压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同时在《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和引导下,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步伐加快。
重庆现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3800余家。2009年重庆纺织服装业总实现销售产值3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产值174亿元。按年均增长 20%的保守估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今年一季度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已经增加了35%。为此,重庆市经信委有关人士充满信心地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0亿元是有把握的。”
市场是吸引企业的主要因素
重庆是国家级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基地之一,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重庆市先后在渝北区、巴南区建成服装工业园,合川区投资建设纺织丝绸产业园和服装丝绸市场。另外,重庆市轻纺控股集团与合川区、开县合作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
重庆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引进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和品牌企业到重庆落户,起到了优化纺织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产业进行调整是一个大趋势。纺织业产业转移可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把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重庆市服装协会陈会长说。
金考拉服饰公司就在这个背景下把主要生产基地从上海搬到了重庆,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涛表示:“现在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是差不多的,重庆有的政策安徽也会有,政府给的政策对于企业来说只是暂时的。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这是一个大的产业趋势,现在不光是龙头企业在转移,配套产业也在向中西部转移;还有我们的主要市场在中西部,生产基地过来的话物流成本要低一些;老总是重庆人,选择重庆落户有乡情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对重庆产业能力的了解,重庆的纺织业特别是针织业很有基础的。”
据了解,重庆市就纺织服装产业承接转移方面尚未出台专门政策,但重点区县和园区在建设市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或争创中国西部纺织服装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制定有相关的区县、园区和项目政策。如万州、开县、合川、丰都、秀山等都是做的比较好的。如开县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招纳移民予以岗位补贴、地税先征后返等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惠政策。
对于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劳动力是决定企业落户的一个重要因素。冯涛透露:“重庆其实工资和沿海差不多,不过招工比在上海容易得多。”该公司在合川的成衣厂预计将吸纳1000人就业。开县是百万人口的大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颇具实力。开县发展改革委产业科彭科长表示:“我们现在到外地去招商引资,企业第一个问的就是能不能招到工人。现在沿海打工收入高,费用也高,农民工很多都愿意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不比沿海差多少,关键是这样可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开县有50万人在外地打工,其实20万人从事服装加工业,彭科长表示:“开县已经把重点对轻纺服装业加大了培育力度,未来将是该县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条将上百亿元,将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做纺织终端产品的企业落户重庆,重点在服装(包括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化纤和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生产领域发展,使重庆纺织服装经济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用3~5年的时间实现产值利润翻番,新增就业8万~10万人。
人才信息等是制约因素
在采访中,重庆服装协会陈会长用一个细节说明了重庆纺织业面临的一些难题:“拉链、线、扣等辅料小企业可以去重庆朝天门等市场购买,但品牌服装生产企业目前还是要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企业去进行采购。”他进一步解释说:“一般品牌服装的扣子上都有品牌标识,这个需要定制专门的模具来生产,重庆现在的模具制造业都是针对大的制造业如汽车业,对扣子这种产品的小模具还没有,即使有开模费也很贵,所以现在品牌厂商的扣子都是到沿海一带加工。”冯涛则透露:“重庆纺织业的科研能力比沿海还是稍逊一筹,我们一直和上海的华东大学合作开发产品,我们现在只是把坯布生产、面料的染整、成衣的加工落子重庆,高档面料的生产和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还是在上海。”
重庆市有关方面清醒地看到自己面临着的困难:一是纺织服装产业从总体上说,总量小、基础薄弱,在全国的纺织经济总量中占不足0.5%,纺织以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产业结构急待调整升级;服装产业虽在西部具有比较优势,但产业链配套还很不完善,中高档服装的面辅材料大多需在沿海地区或从国外进口,同时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在整个纺织工业中不足5%。二是多年来重庆纺织服装行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充裕,制约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和生产经营活动。三是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研发投入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四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市场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纺织服装业有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等一系列加工环节,还有拉链、纽扣、皮具等服饰配套生产项目,以及用于交通、医疗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冯涛表示:“企业最在乎的是产业氛围。就重庆目前来说,很难说有成形的生产、配套、市场等成形的产业集群。对于企业来说有产业集群,业内人士容易相聚,获得关键的一手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知道企业发展情况,企业才有竞争力。”他建议政府可以围绕纺织业细分市场进行招商引资,以便在产业园区内形成完整的集群配套能力。
服装业是纺织业的一个最重要的链条,服装业也是一种文化创意的体现,业内人士都认为,服装企业的品牌比产能更重要。一个强势的服装品牌之下可以有几个龙头企业,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冯涛表示:“我们公司现在需要的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扩大知名度,增加直营店数量等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得到国家支持。”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用于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重庆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国家目前还没有设立此专项,因此各地方都尚未得到过实际的支持。”
纺织产业是出口创汇产业,近年来万州、开县等区县引进的纺织服装中有相当部分就是做出口加工。如:万州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开县润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万州忆凯服装公司和开县恒基服装公司等。这些企业原来在广东、台湾、上海就有稳定的出口客户资源,因为重庆有较好的人力、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政策优势,就将其加工基地落户重庆。
但与沿海相比,重庆的弱势还是很明显,物流就是一个因素。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产业科彭科长认为:“物流是一个制约因素,但随着库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铁路、水运等物流通道的开辟,物流时间和费用都能降低。”重庆经信委相关人士则认为:“重庆纺织服装出口很少的主要原因不是距离出海口太远,而是我们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缺乏出口的渠道、信息和人才,缺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重庆要发展纺织服装出口,更重要的是引进企业、引进人才和渠道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完善和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