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协商进入收官阶段。6月24日,第五次陈江会预备性磋商合并第四次ECFA正式协商在台北举行,敲定两岸早期收获清单(下称“早收清单”)。两岸可望在6月29日于第五次陈江会中正式签署ECFA。
按照WTO的架构,ECFA属过渡协定,通常在10年内,两边必须完成约90%的商品服务免关税,双方将大幅开放市场给对方。因此,内地哪些产业将首先受到影响,取决于具体签订的内容,即早收清单包含哪些产业。
台湾要内地“让”什么?
从目前的几轮会谈来看,台湾希望把主力的出口产品、处于不利竞争的产品纳入早收清单,包括石化、机械、纺织等等。第三次专家商谈,两岸交通、卫生、新闻局等相关官员相继入列,包括台湾的航空货运承揽、计算机服务业均获松绑,同时,内地允许开放部分省份让台商独资兴建医院,两岸电影放映配额也将进一步放宽。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降至0.1%。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如果不签署ECFA,就会在进入内地市场时比东南亚产品高出6%甚至更多的关税。对外贸出口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65%的台湾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台湾希望通过签署ECFA,使台湾产品进入内地市场的关税可以减少甚至降到零,和东南亚国家产品处于同一起跑线进行竞争。
以纺织业为例,相较内地,台湾纺织产业规模虽然较小,棉麻丝织毛等原料还依赖进口,但是在技术和营销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外向型的内地纺织业曾遭受订单锐减的打击。ECFA签订后,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台湾的纺织业进入内地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出口萎缩、焦头烂额于“外销转内销”的内地纺织业将与台湾同行正面交锋。
ECFA“松绑” 内地“让利”台湾
目前,内地830项农产品出口台湾受到管制。台湾民众担心,一旦ECFA签署,放开农业后,可能导致大量农民失业。而内地也频频给台湾吃“定心丸”。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漳州、龙岩、厦门地区考察时公开说明:“现在两岸正在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商谈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把这件事办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又给ECFA定调——“让利给台湾”。
第三次专家协商后对外公布两岸互相开放的“早收清单”,项目比是2:1。其中,内地对台湾开放约500项,金额超过120亿美元;台湾对内地开放250多项,金额约30亿美元。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台企来说也不例外,而台商十之七八都是中小企业。早在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签订伊始,台湾金融业界就高呼到内地“开店”。目前,台湾银行“潜”进内地,主要走三条道路:分行、子行和参股。随着两岸金融业合作加深,多个台湾银行把办事处升格为分行,加大在内地投资。台商中小企业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从台湾银行业的登陆路线可以看出,台湾金融业正向这两个区域聚集。
金融业进入早收清单一直是台湾当局力争的焦点,据台湾媒体报道,从几次协商会议的结果来看,未来对台湾银行业的登陆条件也将有所放宽。包括将台资银行设置办事处时间从两年缩为一年;承作人民币业务时间,从“三年分行中有两年获利”缩短为“设立两年分行中有一年获利”。现行内地规定,外资银行的内地子行只能设六家分行,一旦ECFA对台资银行“松绑”,台资银行拓展速度将比外资银行更快。
当然,与台湾银行跑步登陆一样,内地也有不少投资者把眼光瞄准了台湾的银行业。MOU生效以来,不断有内地商务考察团赴台寻找投资机会。上个月就有媒体报道称,来自温州的投资人已经锁定了两家目标银行,准备“抄底”台湾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