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企业并购重组过程当中,有一些内幕交易等情况,已经上升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
点评:近来市场上很多并购重组项目均告失败,重组失败的上市公司公告内容多为重组条件和时机不成熟,这种模糊的措辞没有解释重组失败的真正原因,但失败案例的增多已经让市场感觉到了重组概念股已经存在风险。从尚福林的讲话来看,处理内幕交易很可能是近期监管层的工作重点,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内幕交易的重组项目也都可能因为严格的审核而被拖延。
2. 6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为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根据法案文本,美国将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清除导致目前危机的各种“系统性风险”。这项法案的管辖范围“事无巨细”,大到大金融机构的运作、并购,小至抵押贷款的发放、信用评级的制定以及各种衍生工具的交易等,都将列入监管之列。而且法案规定,如果银行希望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投机性交易,那么,他们的最高投资额不能超过其资本的3%。政府将对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和100 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征收特别税,预计未来十年可收税190亿美元。
点评:美国迈出了征收银行税的第一步,这是目前正在召开的G20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加强金融监管意在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但这个过程可能会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奥巴马很激进,盛行欧美多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面临很大的挑战。
3. 《中国经营报》报道,一份由北京市国土局牵头出台的专门针对“囤地”的新“治理政策”,有望在近期出台。目前,北京市国土局正在紧张汇总相关开发企业上报的“情况”,并进行分类以对应不同的政策进行处置,该局一位内部人士称,这一次的整顿的力度空前,情节特别典型或者严重的,将按相关法规,最严厉地予以“收回”处理。
点评:中国各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防止开发商屯地,是为了加快土地开发速度,但鉴于目前楼市成交十分清淡,同时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已经受限,因此下半年开发商的资金链将受到考验,这也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新开工数据增速出现下滑。
4. 《信息时报》报道,日前, 中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中央已对此次楼市调控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了充分准备,调控政策不会半途而废。
点评:王珏林的话语可能会让市场上抱有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希望的人士失望。目前房价刚有松动迹象,未达效果之前政策不会放松,而且中央做好了充分准备,或许也就意味着中央可能对“地产绑架中国经济”一说不认可,中国经济转型正在进行。至于调控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目前没有具体信息透露,从银行业房贷测试来看,银行能承受的是房价下跌30-40%。
5. 《北京商报》报道,中国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价格稳定。发改委要求,煤炭企业要遵循今年年度合同煤价,已涨价的煤炭企业要在6月底前退回;另一方面国有煤炭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带头保持市场煤价基本稳定, 不能带头涨价。发改委表示,如果有关煤炭企业不听劝诫,擅自提高合同煤价,国家发改委将按《价格法》有关规定予以查处。这是中国近年来首次使用行政手段调控煤价。
点评:为了压制通胀预期,中国在政策上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煤炭价格还是农产品炒作,行政手段的大力干预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煤炭价格现在因为下游需求开始萎缩而停止了升势,此通知一出,夏季用电高峰时煤炭价格反弹的空间可能受限了。
6. 6月26日早上,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打算采用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华夏基金51%的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所持华夏基金公司股权比例从100%下降为49%。
点评:中信证券出售华夏基金51%的股权后,来自华夏基金的收益将不再并表,因此经营收入将下降,同时出售股权的收入将被算作投资收益增加。如果有超过2家买家,中信证券仍将对华夏基金保持控股地位。
7. 国都证券最新基金仓位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再现小幅下降,选择小幅减仓的基金较多,中高仓位基金数量再次下降。根据测算,341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在上周出现小幅下降,较前周下降0.95个百分点,达到74.2%。
点评:根据国都证券的测算,目前基金仓位普遍在75%左右,这并未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中高仓位基金数量再次下降也表明了目前基金面对市场的心态十分谨慎。
综合评论:
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不断缩量,人民币汇改未能带来持续性的反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在低迷的成交量中,沪深股市可能继续维持振荡。随着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下滑,在出现明显的政策转向信号之前,周期性行业虽然因为估值支撑止跌横盘,但仍难以出现股价大幅上涨的催化剂。同时,其他概念股和防御类股也面临相对估值较高的压力。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