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富士康事件已经逐渐平息,但随着大陆工厂的加薪潮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动,大陆台商这个群体再次受到外界的关注。放眼目前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台商,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之间,虽然仍有拼市场的雄心与智慧,但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廉颇老矣”的处境。
为了延续企业的发展,台商二代开始走上前台。所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这个“富二代”群体中,有人稳扎稳打、如鱼得水,但更多人身处接班困境,甚至正在考虑打退堂鼓。
为接班事宜排兵布阵
长沙台商协会会长郑聪俊在4月接受台媒采访时曾指出,大陆台商目前的数量越来越少。过去有七八万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但经过金融海啸的冲击后,估计已倒闭了一二万家。再加上竞争因素,目前台资企业大概只剩下四五万家,“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商场上的优胜劣汰,让大陆台商普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岛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台商二代不能接过父辈的重担,那么过去二十几年台商在大陆创建出的知名品牌很有可能垮掉,或变成陆资或外资企业。
为了不让自己大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大陆台商纷纷开始为接班大戏谋篇布局。有些台商选择了将子女送到大陆读书,一来希望他们能早日熟悉当地环境,培养人脉,未来接班时可以快速上手;二来这些台商认为大陆生存竞争激烈,能够培养第二代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更有一些台商选择把子女放到其他企业中去锻炼,如山东一名台商二代就选择到富士康学习管理。昆山汉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李仁祥说,这样一来可以让台商二代避免闭门造车,二来也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能够在别人的公司中存活下来,才能在自己的企业中存活”。
除此之外,台商们还有更周密的考虑。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最近就接到一个很特别的任务。一位知名台商拜托他找30个优秀的台湾年轻人,要将他们送到大陆跟儿子一块接受训练,组成接班团队。陈明璋说,这改变了过去台商企业接班时“少主”配“老臣”的模式,这样可以解决辈分以及观念问题,有利于企业的与时俱进。
两代台商差别巨大
对于台商二代,台湾商业总会监事会召集人王应杰认为,这是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一代人。第一代台商白手起家、学历不高,但台商二代都拥有比较高的学历,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而且多数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中不乏MBA高才生,甚至有人拥有会计师资格等专业执照,学习的领域偏向管理、财务、营销、网络等等。相对上一代来说,台商二代的外语能力、海外关系,以及在法律、财务、设计、营销领域的知识,都比上一代强。随着大陆大环境的改变,台资企业面临着从外销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向内需形的服务业转变,而台商二代的知识背景,恰恰是台资企业转型的优势。
但是拥有优势不代表没有困难。对于台商二代来说,他们的烦心事包括:第一,缺乏第一线的管理经验;第二,与老臣不合,员工消极抵抗;第三,要与陆企第二代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而对方拥有更多地域优势。27岁的台商二代Karen表示,她就曾面对过这些难题。Karen最初随父亲到东莞管理工厂,没多久父亲返台就医,她只好挑起公司重担。结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她遇到的是员工的消极怠工。而另一家台商企业的少东家Jack,面对的是老臣离开团队,自立门户后回过头来抢食生意的大难题。
但这些难题后面,更严峻的挑战是台商二代还能不能向父辈那样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昆山汉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李仁祥就遇到过这样的台商二代,他们把如何管理成本、签署订单等事情推给下属,“对于最基础的财务、会计制度都不了解,更不要说能为整个公司做出对的决策”。
台商二代Joy在家族企业打拼几年后,对此深有感触。属于70后的Joy专业就是企业管理,但他坦言书本和实际经验还是有落差的,“像工厂经营、技术背景,起码都要一二十年以上的长期经验,才能谈得上管理工厂”。Joy还提醒准备接班的二代年轻朋友,最好有心理准备忍受天天浸泡在工厂的单调生活。
二代接班要趁早
虽然台商二代在接班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遂,但其中也不乏子承父业的佳话。台商圈子中,“石头记”第一代董事长苏木卿是不少人羡慕的对象,因为2009年,其子苏一舫接过了总经理的位子,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了二代接班布局。“石头记”原本是台湾基隆的一家饰品小作坊,如今在大陆已开了1200家专卖店,营业额达到上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对于接班一事,苏一舫在念大学时就开始做准备,每逢假期他都跟着父亲走访大陆的店面。全球金融海啸之后,苏一舫更悉心熟悉市场,不但请来广告公司打造品牌,还请企管团队为公司制定更完善的制度。苏一舫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年龄都在35岁以下。这让交出大权的苏木卿笑言:“我报名参加第一批环游世界的旅行团了,准备要好好享受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