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员工自杀,富士康两度大幅度提高薪酬;为应对员工罢工,南海本田不得不提高工资。
由富士康引起的加薪潮正在席卷整个珠三角,并向全国蔓延,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珠三角代工历史即将结束?
调查发现,随着中国人力资本上升,珠三角代工优势正在失去,代工企业面临着洗牌,低附加值的企业将倒闭。
加薪趋势不可逆转
遭遇“跳楼门”之后,针对外界指责,富士康两度提高全体员工的薪水,累计薪酬调整幅度高达122%,这种罕见的大幅度加薪引来了同行的疑问。
“今天出了问题,加薪20%,明天出了问题,再加20%,后天出了问题怎么办?一年以后富士康还会维持目前的薪资水平吗?”6月28日记者采访到深圳奔达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邓先生,他表示,企业加薪要通过科学分析,循序渐进地加,而不是疯狂式地加,这不符合企业成长规律。
在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老板也对郭台铭的举措也表示不理解,他说:“加薪是趋势,但不是这么疯狂的方式,不知道郭台铭出于什么目的,是打击对手,还是转嫁成本到产品上下游,现在都还不好说。
在调查中发现,富士康大幅度加薪直接影响珠三角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许多同行业不得不紧随着加薪,否则员工会不同意。同时,加薪也对珠三角其他行业乃至整个代工企业产生压力。
“这种大面积高幅度的工资上涨趋势,并不是富士康或本田事件所引发的一种偶然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书表示,加薪是一种趋势,是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
在东莞厚街工业园区,浩成鞋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杨进介绍:“不管富士康加不加薪,别的代工企业都要加薪,因为缺工,要通过加薪来招工。”
去年12月在东莞厚街采访时发现,每家企业门口都张贴着招工信息,许多企业甚至把长长的招工横幅高挂在办公楼前侧。今年4月,记者再次来到厚街,发现情况依旧,招工难还在继续。
以杨进所在的制鞋企业为例,为了招到工,去年普工工资就达到了1200元、技术工工资2000元。杨进说:“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企业在不断加薪,现在技术工的工资都达到了2500元左右,3000元的也有,但仍然招不足工。”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和香港贸发局对珠三角港企近日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60家港企中,150家即九成以上的港企都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如果按缺工率估计,整体的缺工人数为29517人,占160家港企在珠三角总员工数目的20.8%,即平均每家企业短缺197名工人。
高文书表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那种不提高工资就可以源源不断从农村获得劳动力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代工企业压力增大
富士康国际近日发布的盈利预警称,由于价格下降和产品结构变化,今年上半年亏损将扩大。截至7月5日,富士康国际的股价已经从1月18日的11.68港元一路下跌到5.01港元,跌幅超过了57%。
虽然富士康国际的盈利预警对其加薪影响只字未提,但市场普遍预期,加薪将进一步导致其亏损扩大。
“一加薪,压力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外销方面,现在订单多,取消的也多,许多是因为加薪后,企业没有利润而不敢接或者取消订单。”与多家代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广州鸿润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李雪花向本报记者解释:“对代工企业来说,成本是核心,成本直接决定企业的存亡。”
在深圳,一家有两万人规模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老板向记者诉说了他的尴尬处境:“受富士康大幅度加薪影响,我们企业不得不加薪,电子产品代工所赚取的利润极低,在3%—5%之间,工人工资再提高20%—30%,企业就没有利润了。”
据悉,珠三角代工企业绝大多数利润率不超过10%,电子制造服务业平均毛利率自2006年的6.2%骤降到如今不足3%,而净利润则不到1%。
“现在违约的特别多,订单也不敢接,因为存在着未知风险,对富士康来说,规模大,与客户有议价能力,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本身实力就弱,又没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和固定的客商,前景非常不乐观。”东莞市叮当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陈克6月29日表示。
代工企业通过与客户议价来转嫁加薪成本被许多外界人士所倡议,但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即使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在与客户苹果议价方面也存在着困难,富士康要求转嫁部分提高的劳动力成本,未能得到苹果的积极响应。
而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毛利率超过100%,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组装厂,他们的毛利仅在2%至4%之间。
有分析认为,代工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的作用便是帮品牌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其运作追求成本最小化,也决定了其较低的议价能力,富士康如果要求提高代工利润,客户则会把订单下到其竞争对手那里。
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必然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劳动成本上升是个持续的问题,加薪是迟早的事情,珠三角代工企业将面临着洗牌,一些产能过剩的会被淘汰,一些企业会转型升级,另外一些企业会迁移出去。
搬迁潮暂未形成
继大幅度加薪之后,富士康发言人童文欣近日表示,今年年底前,公司可完成将大部分产能北迁的计划,最终将只有部分产能留在深圳,内迁的目的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据了解,富士康要搬迁到的天津、重庆、河南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大幅低于深圳。
有报道称,许多企业跟风而转战内地,形成了搬迁蝗虫效应。记者调查发现,珠三角大多数代工企业只是有搬迁的想法,真正搬迁的还是个别现象。
“我所知道的企业没有一家搬迁的,劳动力成本要考虑,但企业发展还有其他因素,而且广东的投资和外贸环境也是内地无法比拟的。”深圳奔达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邓先生说。
搬迁潮并未形成,这也得到了广州华尚集团总经理邓金生的认同,他认为,“广东的薪酬在逐步提升,内地同样也会提升,而广东的薪酬和内地薪酬拉开很大距离是不可能的。”
高文书则说:“可以预测,今后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会更快地增长。”但他同时表示,对中西部地区而言,目前企业对劳动力的争夺远不如广东激烈,而且农民工供给相对充裕,近期出现工资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太大。
也有报道称,珠三角代工企业正在往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
调查发现,一些向东南亚转移的台资企业雷声大雨点小,包括正在越南投资的富士康,资本金也没完全到位。
“当地找不到足够的熟练工人,基础设施配套也欠缺,产业链也不完善。”邓金生认为,只有个别规模大的代工企业可以在东南亚这些地区布点,中小代工企业无力转移,而且国际订单也会下到当地代工企业,“对珠三角中小代工企业来说,谈不上转移”。
高文书表示,即使存在转移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随着中国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必然相对提高,不可能永远都在低端环节做世界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