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我市的重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6+2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工业主导型产业,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创新突围,在经济回暖阶段表现抢眼。来自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前5月,纺织服装业自营出口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块状行业出口中最为强劲。今年,纺织服装行业投资项目达51个,总投资22.9亿元,前6月完成投资6.8亿元。
贴牌户改走开发线
对于纺织服装业占经济总量80%的枫桥镇来说,今年的“加薪潮”对企业影响很大,由于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都是做贴牌加工,利润空间不大,加薪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严酷的竞争中,产业升级成了企业的抉择。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许多纺织企业从原先的加工经营,转变为自己建厂房,引进高档生产设备开发生产。今年,全镇投资千万元以上纺织服装项目共14个,总投资规模达5.31亿元,当年投入2.98亿元,前6月已完成1.59亿元。”枫桥镇党委书记张晓冬告诉记者,该镇将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的时尚男装服饰生产基地和知名色织面料制造基地,力争全年实现纺织服装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作为服装业知名企业的步森集团同样也是摩拳擦掌。近日,一大批省商检专家会聚该集团审核产品,如果通过审核,企业可成为绍兴地区第二个无检验企业,所有出口产品都无须再过检验关。
步森集团负责人说,今年还将投资1708万元,上品牌设计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先进设备,力争成为绍兴地区纺织产品开发和检测中心。
销售飙红创新撑腰
“今年我们出口形势非常好,前6月销售可达1亿元,同比增长近300%。”爱伊格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老总张玉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兴奋。
拥有抢手的好产品是“爱伊格”畅销海外的“法宝”。今年初,公司投入100万元,从意大利引进无纺织面料生产线,改进西裤面料和裁剪,里料全部采用无纺织面料,全衬布改为半衬,这种新型面料不仅防紫外线,还不沾身、易透气,深受迪拜、也门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张玉玲算了一笔账,面料和裁剪改进后,每条裤里料少了,价格还比原来贵了0.5美元。
目前,企业全年订单已饱和,不少老客户还要求再加单。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又投资1.2亿元新上高档西裤生产线,引进德国、意大利先进设备,生产无缝高档西裤。据介绍,新上项目将全部采用电脑操控,每部设备至少可以减少3个工人。
“今年,我们又在迪拜新设4个摊位,销售量明显增加。”张玉玲说,企业还想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准备进军意大利、荷兰等地,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额。
纺织服装也讲低碳
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性大回暖,富润纺织有限公司也迎来了艳阳天,订单多到排至年底。“去年全年的产值是9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产值6000万元,增长70%以上。”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利永说,目前企业已把眼光瞄向了废旧军服回收再利用上。
今年,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与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探索研究纺织、橡胶、金属服饰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富润集团专门成立了浙江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先期建成了一条废旧军服回收利用中试生产线。废旧军服经加工处理,可以再生成帐篷、毛巾被、床垫等上百种新产品。
目前,项目一期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结顶,计划9月投产。届时,可形成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左右。项目已纳入浙江省991循环经济项目和绍兴市850循环经济项目,也是我市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
杨利永介绍,这个项目不但符合低碳经济的主流,对传统的轻纺行业本身也是一次转型升级。随着项目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向全世界废旧衣服回收利用的推广,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社会意义重大。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诸暨市的支柱性民生产业,从业人员达16万人,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面对国内外市场开拓难度重重、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的问题,企业如何创新突围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坚持传统来料加工、贴牌出口的行业模式,企业必死无疑。”在采访中,不少企业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虽然目前国内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树立自主创新品牌,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求生存的共识。
当下,企业只有密切跟踪国际服装科技最新动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上技改项目,提高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准,才能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轨道。同时,还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真正发挥出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区域化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做大做响“区域品牌”,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业更快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要凭借知名品牌、产品、技术等,采取兼并、租赁、控股、合作等多种办法,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直销点,加快产品外销步伐,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