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东部地区企业加薪和中西部地区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信号”不断闪现。
透过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在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平衡点?
难以为继的廉价劳动力时代
“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工资提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据我们监测,2004年后,农民工工资增长幅度比较明显,从平均月工资六七百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则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仅是劳动报酬的问题,还有很多隐形成本。为了适应员工的要求,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
分析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首先要看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去年曾预测,今年中国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结构短缺。“用工荒”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农村外出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比重快速下降,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熟练工人普遍难招。劳动力供需区域失衡,直接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率先上升。
不久前,蔡昉又撰文指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已经显著减慢。目前,城市所需劳动力数量主要依靠农村转移劳动力满足,而预计最迟到2015年,农村向外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不足以补偿城市的需要量。
“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认为,长期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与快速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企业利润相比,中国经济多年来处于廉价劳动力时代。2002年至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幅度为10.13%,但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年均增长为8.18%。
“现在的增长是对以前低工资水平的一种矫正。”莫荣认为,“物价的提高,特别是粮食价格的提高,带来百姓生活成本的增长,使职工要求提高工资的愿望与日俱增;同时,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则使企业增加劳动力成本支出成为可能。”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反映了新一代劳动者的要求。随着“80后”“90后”人群和“新一代农民工”走上就业岗位,他们渴望得到比父辈们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把“双刃剑”
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级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加薪则“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品附加值。
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这种转变有望加快这个国家转型的步伐,使其成为更多地依靠本国国民的消费力驱动的经济体。”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一把“双刃剑”。
加薪将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靠生产100双袜子才能赚到1美元利润”的低端制造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接近八成企业经营者认为劳动力成本提升是未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尽管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加快,但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制约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而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李文锋介绍,目前,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已经比中国低,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部分生产能力。
“某些行业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这方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估。”莫荣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两难”选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又会削弱产业竞争力,并可能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减少。
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平衡点
今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一升一降”彰显了中国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但中国的就业形势短期内依然严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个,供需缺口高达1200万个。与此同时,尚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中国最终要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还需要长期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提高劳动者收入。”张丽宾说。
专家们认为,中央应继续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包括: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企业减轻负担,把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等,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同时,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
“对于那些发展前景较好,但因劳动力成本上升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扶一把,帮助它们渡过这个难关。”张丽宾说。
沈琴琴则建议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满足员工多层次心理需求,帮助员工将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