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最新出版的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提供,选自“未来10年中国贸易的发展空间”一文,作者 宋泓)
根据跨国研究得出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我们分析了中国贸易所处的阶段以及所具有的发展空间。基本结论是,中国贸易还处在出口产品多元化阶段,即便是考虑到汇率升值的因素,这种贸易多元化的发展仍然有10年左右的时间。
这个结论对于中国未来10年的贸易、甚或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我们在继续维护外贸活动不断扩张、继续做大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促进中国外贸从大向强转变。
因此,十二五期间,甚或更长一段时间内(2011—2020),中国外贸发展的思路是通过外贸方式的转变,国内竞争环境的改善,以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活动促进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大批本国跨国公司的崛起,在维护中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同时,积极促进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转变。这样,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也可以概括为:“继续做大,积极做强”。
这种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继续做大。经过30多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未来10年中,中国劳动力以及要素成本的上升尚不足以促使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转移;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仍然会延续,并越来越开放。因此,中国商务规模还会保持较快的扩张态势。其二,积极做强。促使贸易结构由大到强的转变是一场异常艰辛、历时长久的任务。品牌的培育、创新以及研发能力的提高、大批本国企业的成长以及本土跨国公司的崛起等,既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更需要经受时间以及竞争的考验。
应该说,这种转变是不会自然、自发完成的。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配套政策,整个经济有可能出现发展过程中的断裂现象,或者陷入发展的陷阱之中,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个国家没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起来自己的企业群体和跨国公司群体,将过去的低成本产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优势转化成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因此,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以後,该国的发展却没有了依靠,新的高端的产业上不去,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又丧失了,整个经济发展便陷入“愈上不能,愈罢不忍”的困境。这是很多中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瓶颈或者陷阱。
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就是看一个国家是否能够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并顺利升级到高端的产业领域中去,能不能将过去的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所有权优势。因此,越早越积极应对这种转变,我们的长远发展才会更加有保障,也更加平稳。
就“做大”和“做强”的关系而言,未来10年中,2011—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大”是重点,同时,为“做强”培育企业以及市场环境和机制基础;而2016—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积极做强”则是我们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