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南京亮出半年发展“成绩单”,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的运行情况。会上,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夏德智用“高开稳走”来形容全市上半年经济的运行情况。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收入差距缩小
据南京市800户居民生活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南京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6595.76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0.12元,同比增长10.2%,增幅比去年同期上涨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6%。同时,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为6820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
其中,工薪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仍然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除财产性收入外其他收入来源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收入呈现多元化。
此外,上半年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例如最低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13.3元,增幅18.1%;而最高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926元,增幅5.5%,收入差距为8.9:1,比去年同期的9.9:1有所缩小。
为什么总感觉“被增长”?统计局:平均数不代表每人都达到
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陈先生表示,“1—6月我的收入算上春节、端午等假期的福利,算下来才增长了3%左右。”而做销售工作的市民黄小姐则表示,她的收入与销售业绩有关,上半年她的业绩属于比较好的,算下来也只有近6%的增长,也没达到10.2%的增幅。
“其实,平均数是把一个水平给抽象化了,既代表你也代表我,同时既不代表你也不代表我。”对此,夏德智解释说,“这反映的是平均水平,但不代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夏德智强调说,收入的平均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数学、经济学理论上的概念,谈“被增长”实际上要先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
今后在公布平均数的时候会不会把最高数和最低数,以及不同阶层的收入数据一起公布呢?夏德智表示,“对,因为不同人群收入不一样,从事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收入都是不一样的。”
粗粗一算六年“涨一倍”?专家:平均数会掩盖收入中的矛盾
记者查询了一下近几年的数据,发现从2005年到2009年,南京公布的历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不难看出,近六年来南京居民“半年收入”从7812.63元到15090.12元,增加了近一倍。“可实际感受没有‘一倍’那么明显。”有市民质疑。
对此,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刘东和表示,“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而且把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这样一些尖锐的矛盾掩盖了。平均数也不能反映出基尼系数(即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的情况。”因为抽样调查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全面反映各个阶层的收入状况,只能是一个平均水平。
这样的数据怎么看?刘东和表示,除了参考外,政府也不要满足于这个数据,因为被数据掩盖的一些矛盾、问题等其实更值得关注。
统计能否打破“平均数”? 趋势:工资统计数据将对人群细化
近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同时还公布了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就是原来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分析指出,如此明确区分的收入数据或许是对收入“被增长”的一种回应。
对此,夏德智表示,现在的工资加了一个定语,其实过去发布的数字也有定语,即是城镇职工的工资。城镇职工就有限制,比如农村的、私营个体就不在这个范围内,“改进了工资统计的力度,增加了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这个工资收入是多少,说明这是一个口径的范围。”
夏德智还表示,这个数据南京也有,现正在省里审核,等到正式确定后,将向市民发布。
花钱增幅高过收入
上半年,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990元,同比增长14.7%。那南京市民把这些钱都花到哪里了?据悉,住房装潢、衣着消费、文化娱乐服务等均呈现了上涨的局面。
“我的一套房子光装修就花了近5万元,上半年的收入都搭进去了。”市民曹先生介绍说,买材料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环保的材料,对身体有益的。”据悉,上半年人均居住类消费为745.88元,同比增长51.3%,其中:住房装潢支出人均为220.35元,增长133.9%。房子要环保,人也要扮靓。据悉,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52.28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人均服装支出622.89元,同比增长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