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欧元一双袜子?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中国南方一家民营企业产的袜子就值这个价。
顾伯生的工厂在上海西南约250公里的大唐镇。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去年的产量足够地球上每个人同时拥有两双。
顾伯生最近获得的一笔订单来自沙特,订了4000双,每双1000欧元。超过30台古董针织机负责生产这种“天价”袜子,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台是1827年英国莱斯特制造的KOMET。
这种“天价”袜子所用的原料是水貂毛,一种昂贵而顺滑的纺织用品。“用近200年前的古董袜机织出的袜子,还能带来文化意义上的舒适度。”顾伯生说,也许买主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一掷千金”。
之前,这些袜机已帮他织出了数万双袜子,单价从2欧元到100欧元不等。
但中国只有极少数中小型袜子生产者像顾伯生那样幸运。“国际袜都”大唐镇所在的浙江省诸暨市,上万家袜子生产企业中,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为数众多。
袜子这样的小商品可谓“中国制造”的缩影,尽管数量众多,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却处于低端,为生产者带来的利润极其微薄。
“一台机器一天赚不到20元(约合3美元),甚至还不够付工钱。”大唐镇小作坊主赵进龙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袜子没有品牌,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只能靠接一些零碎的订单维持。
如今,一些成功的中国袜厂可以雇佣近万名工人,甚至跻身耐克、阿迪达斯这样跨国企业的供货链。但面对日渐加剧的业内竞争,越来越多的家庭作坊主必须在大企业的缝隙中挣扎求生。
低端的袜子越来越难做,这是义乌国际商贸城袜区不少批发商现在的明显感受。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上浮,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中国袜厂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原料价格增长了约30%。”顾伯生说。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高调倡导产业“转型升级”,但传统制造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取得根本突破,则让决策者和专家挠头。
站在最前沿的一些民营企业,试图通过技术改造、自主研发等手段进军袜子的高端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做“世界袜王”,这是义乌袜企浪莎集团提出的目标。今年,浪莎将投入超过1亿美元,从意大利引进约4000台新款袜机,用于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这种袜机不到两分钟就能“吐”出一只长筒丝袜,一名工人可同时照看30台。总经理翁荣弟告诉记者,现在浪莎几乎是每星期都有新设备到货。
目前,浪莎的产品从最初的袜子,发展到文胸、短裤、内衣,再到运动服、鞋类、皮包,足够一个人全身上下穿戴整齐。现在,浪莎的袜子外销比例大约为40%,带牌的占一半左右。
翁荣弟说,只有掌握了品牌和渠道,才能提高袜子在全球贸易中的利润,“现在我们即便赔钱,也坚持在国外推广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