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行业,纺织业在今年上半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飙升,重重压力之下,不少企业的盈利幅度被削减,业内人士甚至已经开始担忧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将会受到挑战。
劳动力既稀缺又涨价
今年年初,铺天盖地的缺工报道曾一度占据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代表,纺织业对于缺工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深刻。
山东潍坊一家家纺企业的进出口负责人表示,缺工的时候连工程师都要被赶上生产线,“不光是工人干活,管理人员也在干活,忙的时候上生产线、装集装箱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缺工不仅仅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湖南、四川、内蒙古等省区的纺织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缺工问题已经蔓延到内陆地区。“几乎大部分工厂都有生产线闲置,因为缺工,很难开足马力,全力生产。”湖南一家麻纺织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缺工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反而是一股全国范围内的加薪浪潮给纺织企业带来了新的困惑。据了解,今年以来,共有27个省区市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江苏、浙江、广东等外贸大省的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甚至超过了20%。
在认可这股加薪浪潮的同时,浙江一位丝绸企业副总裁也向记者直言行业如今面临的困境,“下半年加薪给纺织业带来的压力,很可能超过汇率波动的影响”。
汇率如雾里看花
除了劳动力,上半年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与纺织行业息息相关,这就是人民币汇率。平均3%至5%的利润空间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人民币汇率哪怕升值一个点,都极有可能让微薄的利润消失殆尽。在这样的担忧中,很多纺织企业在上半年接单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6月19日,央行的汇改决定公之于众。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央行强调,当前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度波动,悬在纺织企业头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天津北方国际集团副总李一中对记者表示,此次汇改应该吸取2008年人民币骤然升值的教训,目前下游成衣制品出口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汇率浮动不要太大,否则出口企业没办法接长单。他进一步强调,逐渐升值是可以的,但波动不要太大,控制在1至2个点之间最好。
尽管如此,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市场对下半年的汇率走势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接长单和大单。
原材料价格还会涨多高?
如果说劳动力因素和汇率波动只是源自国内的压力,那么原材料飙升则是蔓延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大问题。在7月初公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纺织业的购进价格指数高达76.6%,原材料价格压力位居各行业之首。
江苏南京一家纺织品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今要天天拿着现金去工厂等货,之前签的价格协议完全不算数,工厂给出的价格几乎一天一变。
以棉花为例,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棉花价格月度涨幅同比均超过三成。市场人士普遍预计,棉价将在下半年突破2万元/吨大关,继续刷新10年来的最高纪录。
不仅如此,丝绸、羊毛、涤纶等价格也在上半年一路狂飙,其中,丝绸攀升至15年来的最高点,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用于地毯的粗羊毛价格至少是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各种类型的纺织企业面临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上述山东潍坊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出口企业都有订单,却没有利润,个别长单甚至会出现亏损,“成品价格的涨幅永远跟不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
针对上半年纺织行业的局面,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就内销市场而言,有能力提价的企业已经开始提价了,但并非是全局的表现,“毕竟在国内市场,渠道以及品牌成本要占据纺织行业综合成本的绝大部分”。对于出口而言,今年将注定是困难的一年,很可能一部分订单会转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方。
针对业内人士关于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担忧,汪前进则表示,中国的纺织行业产业配套相对比较完善,综合竞争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其他国家可能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具有竞争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的优势仍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