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整个经济市场陷入了一种狂热躁动之中,那时营销不叫营销,更多的是叫点子和策划,凭着一个想法谋划一番,产品就可以上市了,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何阳“点子”。现在看来,作为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我们在摸索中难免有些很奇怪的想法,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于市场的理解我们在抱以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发展着。
记者:请您谈谈什么是成功的营销?
王翔生: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职能也在细分,在市场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也细分出来了,那就是策划,在日本通常把它称之为“企划”,它贯穿于产品销售的整个环节。而我们在营销中,往往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促成买与卖的“催化剂”。
作为对产品的关注者,我们最需要的是新的思维,是突破固有思维。成功的营销人总是在创造市场,保守的营销人总是在遵循市场,我们能创造出多大的市场取决于我们的眼光,在这方面,我永远是一个新手,很多我没有想到。其实,在求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切都在改变,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能做到自主创新的时候很少。思维的改变,这一点,对于我这个营销人来说,任重而道远。与其说突破思维,不如说突破自我,不光只是想到突破,更要做到突破,落地生根。
记者:请您举几个具体的案例。
王翔生:我举几个例子,既在情理之中,但也的确让我没有想到,我不曾想到策划能如此涉及,营销本来就是在创新中发展,既是在原有中创新,也应在全新中突破。
例如,对于擦鞋行业,我就没有想多远。说实话,当初在街头看修鞋匠叮叮当当之时,我是没有想到这一行会有今天红火的加盟连锁局面的。起码我想过成衣铺,配钥匙的,甚至也想过捏面人的发展,但是没有想到擦鞋店发展为加盟连锁经营模式。特许经营一向是本土企业的“短板”,一谈到特许,我们就会想到麦当劳和肯德基,他们是最成功的,可是我们的擦鞋特许也做得不错,虽说是有些不规范。
据说有一家加盟连锁店目前已发展到2600多家,成为国内擦鞋行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
从行为的层面分析,庞大的皮鞋消费群,加之人们的擦鞋习惯,为擦鞋行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市场。选择加盟形式,正好可以大量复制,中国十几亿人口,这是多大的市场啊!从这件事上,我认为我的思维是固有的,没有突破传统的束缚,在市场面前,任何热点都可能是衰退的现象,任何机会点都可能变成一座金矿。在市场面前,任何行业、任何模式都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对于营销者,应当是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不断找对新的市场赢利点,才有成功的可能。市场机会在开始时,都是很渺小的,甚至于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营销者要能从这种渺小中看到背后的东西。
记者:突破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效益?
王翔生:“促销”这一种看似短线的营销手段,很多企业只把它作为节假日促量的一个手段,是即燃即爆式,但有的企业却把促销这种方式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经营的主力军。以促销的方式做经营,365天都是可以这样的。我身处武汉,时常见街头有一个自称“华伦天奴”的分支品牌在街上打折整整几年多时间,“今天最后三天”,“明天最后一周”,“后天亏本处理”,店外张贴着“清仓甩卖”、“秋季打折”、“停业吐货”的海报。进去一看,货架上、花车里所有的商品都在打折,而且幅度相当大。以这种品牌打折店形式出现的“华伦天奴”专卖店,并不是只出现在武汉,大城市也常见采用同样经营手段的店面。
此外,在几年前“一元店”盛行的时候,大街小巷有很多这样的店铺,他们照常生存得火红,或是满街的抵债产品,零散地堆在大纸小纸贴着的店面里,优惠得不得了,也吸引不少人来。
营销本无形,创造市场的思维不能有常规的局限,我们从市场中来,应当再回到市场中去……谁说营销必须是正统思维,其实,远离本质的营销不是真正的营销,对于噱头的运用,我们很多“半路出家”的营销人已是“见山不是山”了。
成熟的营销人还要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在市场策略上,有时候,常见的手法只要运用得当,也是能见奇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