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转包含了进、销、退、存各个环节,退货本是经营行为正常的一部分,但如果退货比例过高就属于异常现象。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还会给正常合作、货款结算、客情处理等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这类卖场异常退货,供应商就得从各方面努力,提前进行有效的控制。
除了清场此类的彻底退货外,一般的退货前提条件是要有货可退。也就是说,大卖场方面确实积压了超过正常销量的产品库存。但是,按常规考虑,供应商给大卖场供货,是有订单的,卖场方面也是根据产品的销量来下的订单,按理说大卖场应该不会有订单方面的错误,但事实上,这个错误不仅现在会有而且将来还会犯的,这跟卖场的流程管理和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密切关系,既然卖场没有完美的流程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员,存在这些错误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怎么应对。
对于供应商来说,要想妥善地处理好大卖场的异常退货,先要从以下入手:
“找源头”找出造成大卖场存货过多的原因源头问题是一定要搞清楚的,不然就无法根除问题。对于订单,供应商切不可稀里糊涂地照单全收,因为订单不一定准确。
原则上来说订单的数量是要经过计算和确认的,但实际上异常订单经常存在,要是卖场哪个员工给你下了一张离谱的订单,你若照单全收,就又犯了一个错误。要知道,订单是大卖场进货的依据,也是库存积压的重要源头。大体说来,大卖场退货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由于卖场方面订单没把握好而造成的货进多了。这里又分为几种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抢资源囤货,例如,一些卖场在供应商较低折扣和买赠力度的吸引下,单方面所做出的超计划订单,其根本目的是想趁着供应商好的进货政策,多囤点货,以便后期给自己留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由卖场人为造成的。如:采购在建立商品档案时错误操作,如把订货单位、装箱数、起订量搞错了从而造成库存不合理。
再就是专业度不够,对订单量把握不准,如果订单由门店的营业员来操作的话,则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现在卖场扩张太快,很多营业员都是后来的新人,对商品和销售把握不到位,很容易就产生积压的现象。
由于产品销售状况不好导致的产品积压。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在业绩的压力之下为了出货,故意通过较优惠的进货手段来吸引大卖场下单。例如,一些厂家靠阶段性的进货奖励措施。
如“十送一”之类,其实这就是压货,盲目的压货会后患无穷。另一种是由于采购错误地估计了厂家促销活动的效果所造成的。例如,厂家举办的各类抽奖销售活动,采购原以为该活动能够让销量增长30%,可没想到消费者对该活动反应平平,最终导致商品库存的积压。
总之,无论是出于哪方面原因,积压在卖场的货,总是要找到出路的,因为卖场有库存数据考核,不可能让异常的库存一直占着仓库。
供应商如果认为货送进了卖场,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你的货款还压在卖场,况且卖场也不可能承担这些不良后果,它肯定要来找供应商解决的。
所以,既然卖场迟早都是要找过来的,你与其等他找过来,还不如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