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输欧的化学品企业来说,这一次“狼”真的来了。不过,可能是之前听闻“狼来了”太多的缘故,中国企业反倒显得有些麻木。
这里所说的“狼”,便是REACH法规。
按照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规定,截至今年12月1日,REACH法规第一个正式注册截止期将生效。换言之,一些化学品企业如果未能在该机构获得正式注册,将无法再向欧洲出口。
“和2008年预注册时的火热局面相比,对于正式注册,染料企业反应非常冷淡,正式注册的情况也很不理想,大家都持观望状态。”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下称“中国染协”)秘书长田利明介绍。
中国的染料企业为什么“消极”应对REACH法规呢?
“狼”真的来了!
按照REACH法规实施时间表,从 2008年6月1日到 2008年11月30日是预注册阶段,“所谓预注册, 通俗来讲就是挂号,经过预注册的化学品企业,会在REACH法规相应吨位数的不同注册截止期到来之前有一定的缓冲期。”天祥集团(Intertek)化学品服务部中国区技术总监王铮介绍说。
此前,天祥集团和中国染协合作,帮助中国染料企业完成了REACH法规预注册的工作。
王铮说:“完成预注册的企业,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或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1、2级超过1吨的,或对水生生物毒性的R50-53物质超过100吨的必须在今年12月1日之前完成正式注册;出口量在100~1000吨的,在2013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正式注册;100吨以下的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正式注册。没有进行注册的企业,届时将不能出口。”
目前,中国的染料企业已经完成了1200多个产品的预注册,“覆盖面比较完善”。
完成预注册的企业,应该顺理成章地进行正式注册,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田利明表示:“费用应是最主要的问题。”
一个产品从零数据状态到完成注册,大概需要1000万元。当然,企业会拥有一些数据,因此实际花费不会达到这个数字,但也是相当高的。正是这笔高额费用,“吓”跑了不少准备正式注册的企业。
田利明说:“这笔资金中,有70%~80%花在了检测上;而检测费用中,又有70%~80%的费用用于毒理和生态毒理的检测,真正的化学品安全检测,只占两成左右。”而毒理数据恰恰是中国染料企业最缺乏的,比如小白鼠试验,中国的染料企业从来没做过,数据状态为零。
另外,自从完成预注册后,一些企业没有见到欧盟相关机构的检查,因此产生了REACH法规“执法不严”的侥幸心理。
“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王铮告诉本报,“欧盟自去年5月份以来,一直在对生产商、进口商、贸易商、下游用户进行抽查,出现整改、罚款、禁止出口甚至唯一代理责令关闭等监管措施,执法之严、频度之高前所未有,这些信息只反馈到了欧盟的唯一代理,并未通报到企业,因此并不为企业所知。”
联合注册“抱团应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染料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他们通过减少出口量,来延长缓冲期,“明年出口只要低于1000吨,REACH法规的缓冲期对我们就延长到了2013年。”
这是一种颇显无奈的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贸易摩擦的加剧,染料企业的日子颇显“艰辛”。不久前刚刚出台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并关停2000多家企业,影响染料行业的就有5个——制革、纺织、造纸、印染、化纤。
天祥集团建议, 中国诸多的化学品企业应该树立两个观点:“没有数据,没有市场”、“越早注册越便宜”。
“没有数据,没有市场”不难理解,毕竟未经正式注册的化学品企业,在豁免期结束后将丧失欧洲市场,但为什么是“越早注册越便宜”呢?
王铮介绍说,一个产品的数据来源有二:一是向数据拥有方购买或得到免费数据,二是自己检测。染料产品的数据拥有方,主要集中在欧洲巨头手上,如巴斯夫、克莱恩、德斯达等,这些企业一般会成立公会,设定成员价和数据使用权价格。比如有机颜料公会就是如此,目前的使用权价格已不低,但每年还会收取一般10%的滞纳金,一种物质如在2018年购买数据的话,价格将是现在的一倍!“观望等待等来的只是涨价。”
针对还未成立公会或未有主导注册者的物质,中国染协目前正在牵头企业联合注册,“抱团应对”,以期成为数据拥有方,大幅降低正式注册费用,毕竟联合递交价格是根据参加公司的数量而分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