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旅日学者俞天任日前在署名文章里点明了日本低端制造业的升级秘诀:“绝大多数日本低端制造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唯一能够选择的道路就是不断挖潜改革,用日语说来就是‘再拧一把干毛巾’,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降低造价,加快速度,同时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生产国外还暂时不能生产的产品。最理想的是能够开发出有市场的新产品,这样就能一举走出困境。”在文中,生产螺钉的“竹中制作所”成为日本低端制造企业的升级缩影。
东大阪市有一个叫“竹中制作所”的小企业,从二战前就开始生产飞机和舰船用的螺帽、螺栓,最风光的时候曾经有过220名员工,年间产值40亿日元,赢利3亿日元。但从1984年开始连续四年出现赤字,产值下降到17亿日元,公司开不下去了。
这时候日本来了泡沫经济,螺帽、螺栓的价格又上来了。别的同行公司又开始重新扩大规模,添置设备,但竹中制作所的社长竹中弘忠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这种谁都可以制造的普通螺栓、螺钉已经找不出理由在日本继续制造了,目前的好景气应该只是暂时的,接下来肯定是绝对的不景气,对策要么是关门歇业不干,要么就得做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
这时有个在炼油厂工作的朋友向竹中社长提了一个建议:开发能够防止海风里所含有的盐分侵蚀的螺栓。普通的镀锌螺栓一般在使用100小时以后就开始生锈,给海上和海岸附近的石油设施的维护造成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够开发出耐腐蚀的螺栓,四面全是海洋的岛国日本应该有很大的需求。
于是,竹中制作所花了5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一种叫做“TAKECODE-1000”的特殊镀膜螺栓。新产品出来了,但是竹中制作所花了3年时间也没能在国内销售出去一根螺栓。这是因为日本的大公司以保守著称,特别在自主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更是如此,如果有谁主动去采取新技术和新工艺而发生了事故,那么这个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到了第三年,竹中社长只好把目光转向国外。竹中社长带着样品和测试数据亲自去了美国休斯顿的埃索石油公司总部,埃索石油公司经过仔细的审查以后把竹中制作所的名字和他们名叫“TAKECODE-1000”的特殊镀膜螺栓刊登在他们公司的《Master
Vendor′s List》(主要配件供应商名单)上了,但并没有实际购买。
不过这对于竹中制作所来说已经足够。竹中制作所再拿着这本名册满世界去找买主,最后第一笔生意是和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做的,以后美孚和壳牌石油公司也开始使用这种产品。这时候原来再三拒绝使用的日本公司也争先恐后地开始使用竹中制作所的产品。现在竹中制作所产品的90%实际上是在日本国内销售,外国公司反而弄不到了。
一般的螺帽、螺栓每吨的售价在10万~15万日元,而TAKECODE-1000的售价是100万日元左右,这种螺栓单纯从造价的观点来考虑没有必要如此讲究,但现在还没有人能够拿出能够在同等条件下使用的“山寨”产品,而海上石油开采,海岸石油设施以及和原子能有关的设施离开了TAKECODE-1000无从谈起,因此人们也只能忍受这个高价或者说天价。
编辑点评:竹中制作所由衰转盛的升级关键,就是固守已有的螺帽、螺栓生产经验及技术优势,在别人行将放弃的“干毛巾”上挖潜,通过原材料及技术工艺的局部革新,拓展原有产品的应用领域,打造别人无法模仿的独特竞争力。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再拧一把干毛巾”的机会成本远远低于“再买一条新毛巾”,产品升级转型比起企业改弦更张无疑是更为明智且现实的选择。
从产品模式来说,同为机械零部件制造业,竹中制作所的发展经验对国内纺织器材企业来说尤其具有借鉴意义。眼下,国内纺织器材市场前景看好,无论高端或中低端器材生产企业看起来都是一片市场升平的繁荣景象,不过从长远来看,生产低端纺织器材的中小企业迟早会面临优胜劣汰的危机。那时,被逼之下的产业升级就成为企业不得不选择的生存道路。而掌握了机械零部件通用制作技术的纺织器材企业,完全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在汽车、机床甚至船舶行业领域寻找小小零部件的生存之道。
企业只有找到了生路才意味着升级成功,反之就是废业或者破产倒闭。而产业升级也并没有什么现成的道路可走,这时不妨借鉴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其实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企业要做的则是成为某条升级道路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