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绍兴县纺织产业的转型发展比一般国家早期的转型升级显得更为复杂,为解决纺织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要素制约和各类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应当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模式。
一、“腾笼换鸟”与整合集聚两措并举,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做精主业。一般来说,很难实现区域均质化发展。这意味着,产业转移未必会按照既定的路径,在非均质发展的发达国家、发达地区逐步向同样非均质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作直线形梯度转移,它也可能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进行转移,或者在集聚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优化。绍兴县的纺织、印染、化纤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尚未达到集中向域外进行梯度转移的程度,当前,更需关注城乡之间的转移和产业的集聚整合。就城乡之间的转移而言,县城柯桥需要“退二进三”,把城区的纺织加工制造类产业向郊区转移,在城区则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同时,针对绍兴县纺织制造企业虽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管理粗放落后、竞争力不强、分布散乱、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集成采用新技术、统一管理难度较大等实际,可以在特定区域内实现整合优化,进行产业升级。对于一些无法整合的落后产能,则不妨采取经济手段,增加其生产成本或环保压力,促使其淘汰或者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国家进行梯度转移,把有限的空间腾出来发展纺织高端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在“腾笼换鸟”与整合集聚两措并举的基础上,绍兴县要充分挖掘既有优势,依靠科技、管理、品牌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做深做精主业,建设全球性的产业高地,引领国际纺织产业发展潮流。
二、延伸拓展,主攻两端,优化产业链结构,健全产业发展生态系统。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纺织产业的竞争力集中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两端。为强化产业优势与发展合力,绍兴县的纺织产业要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首先,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增加家纺、服装等终端产品的比重。如果能做强做大服装产业,就能为中间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要主攻产业链两端,提高研发、设计、创意、品牌、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要充分利用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尤其是大师级、领军型人才。再次,要健全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在优化产业链结构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纺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配套,提升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最后,从纺织产业与非纺产业相协调的角度出发,在对多余产能、落后产能采取“腾笼换鸟”的措施进行自然淘汰和梯度转移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装备制造、汽车汽配、新型建材、环保、生物医药等非纺新兴产业,借以摆脱经济发展过多受制于纺织产业的弊端,增强经济发展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主动接轨周边大城市,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产业的提升发展需要大量高端的生产要素与资源。绍兴县虽然具有纺织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由于地处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之间,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从现实的情况看,一流的科研院所,一流的高等院校,一流的现代服务机构,产业前沿的信息发布和产品展示以及高层次的产业发展领军型、管理型人才,往往集中于国内国际的一线城市。绍兴县城(柯桥)虽然城市建设速度较快,但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上,尚不及沪杭甬苏锡常等大城市,甚至也不及昆山、萧山、常熟等周边县(市、区)。因此,在继续做强做大柯桥中心城市的同时,在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上,要积极转变思路,针对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接轨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加强与这些大城市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大城市高端人才、高端资源的集聚优势以及品牌、信息、金融、人才、市场等外溢效应,为纺织产业的提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