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牌国有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大潮中,如何创新求进?吉林化纤的回答是:规模化、低碳化、品牌化、差别化、保健化。“五化”并进,化纤迅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创下了年产值50亿元、利税4.6亿元的新高,现正向三年产值超百亿迈进。请看——
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王进军在指挥调研新产品研发工作
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碳纤维生产线
坐落在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花园式现代化企业——吉林化纤
[背景]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纤)1964年建成投产,现旗下拥有2家控股上市公司、2家中外合资公司,以及河北吉藁、四川天竹、湖南拓普3家域外公司等17家企业;同时还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各一家、与高校合作的科研实验室一个,总资产达67.2亿元,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纤原料及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企业管理典范单位,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荣誉不胜枚举。今年年初以来,吉林化纤又喜讯频传:在2010年“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现状及发展高峰论坛”上,被中国保健协会和中国针织协会确定为“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在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吉林化纤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王进军先生喜获“2010年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企业领导者。
企业成为“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带头人成为“全国优秀企业家”、继续保持腈纶纤维在产能与工艺上的“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领先优势——吉林化纤这家老牌国企缘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连获殊荣?
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吉林化纤,面对面采访了企业掌门人王进军。王进军道出了他的“五化”强企“秘笈”。
上规模:年产值增长677倍
吉林化纤1964年建成投产,总资产为2269万元、年产能力3400吨、年产值753万元,当时只生产一种“丝”——粘胶短纤维。
近年来,求新思变让企业迅速发展成为集国有资产经营、化纤及纺织纱线生产、商业贸易、建筑安装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旗下拥有2家控股上市公司、2家中外合资公司,以及包括河北吉藁、四川天竹、湖南拓普等3家域外公司在内的17家子公司;这里还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各一家、与高校合作的科研实验室一个。现在企业总资产达67.2亿元、年产能47.6万吨、年产值50亿元,分别比建厂初期增长了296倍、100倍、677倍。规模化建设与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化纤行业一度受到影响。但由于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吉林化纤很快走出困境,到2009年底,吉林化纤实现利税4.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眼下,企业一方面携手意大利蒙特公司、德国恩卡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努力创新国际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实施“三年创百亿产值”规划目标。他们在粘胶纤维、腈纶纤维、纺纱等领域,投资6.85亿元,年新增产能11万吨,继续保持腈纶纤维在产能与工艺上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领先优势。
打造中国碳谷:吉林化纤正在建设1万吨碳纤维生产项目,生产工艺属国内首创。项目分两期进行,先期投资5.5亿元,达到年产能5000吨,实现产能与质量位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碳谷”。
浆粕生产能力国内领先:吉林化纤投资了11.1亿元,扩建以竹、麻、棉浆为主的浆粕生产基地,年新增产能12万吨。其中正在建设的竹浆粕项目,将形成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竹浆粕生产基地。
走规模化发展模式,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控制力,王进军说:“正常状态下,规模与成本是负相关关系。扩大规模,摊薄成本,增加效益,这是吉林化纤提高抗风险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求低碳:节能减排年创效3100万元
在“十一五”期间,吉林化纤在治理废气、废水、高能耗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建设“低碳型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先后投入1.62亿元,实施了废水综合处理再利用工程、长丝系统余热回收再利用工程、粘胶生产工艺废气处理工程等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国家各项补贴和奖励到位资金2660万元。其中,污水生化系统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课题水专项”。这些举措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效减少了煤炭的消耗,年节约用水750万吨、节约标准煤8000吨、减少 COD排放270吨、减少SO2排放330吨,每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100万元,为实现天更蓝、水更绿的生态发展效益作出了贡献。
走低碳化发展模式,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王进军对此认识深刻:“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战略,必须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融合对接。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之路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强品牌:“白山”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吉林化纤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白山”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白金马、雪柳、圣麻、NEWSTAR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质量与品牌建设为企业赢得了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吉林化纤粘胶、腈纶、纱线、浆粕等6大系列主导产品 450多个品种,热销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 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他们向市场推出的40D/24F、30D/24F等细旦丝品种,再次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得到了轻薄面料纺织市场的追捧,吨丝效益提高4000元,生产的所有细旦丝品种供不应求。
始终把质量与品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吉林化纤把抓质量、塑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先后通过了ISO90001、ISO10012、ISO14001、QHSMS认证、瑞士Oeko-Tex Standard100国际环保纺织标准认证,以及瑞士国际OEKO纺织环境认证。
走品牌化发展模式,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王进军说:“做企业就是做质量、做品牌。质量与品牌是属于顾客的。”
求差别:获竹纤维等15项国家专利
近几年,在吉林化纤产品名录上,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抢人眼球:竹纤维、铂金纤维、阻燃纤维 、抗起球纤维……前不久,吉林化纤承办了全国纺织工业协会年会,来自深圳等地的很多南方客户都来联络吉林化纤,要求保证新品种原丝的供应。不再只有腈纶、长丝、短纤这些老品种,吉林化纤的“新丝路”日益走向新颖化、时尚化。
走产品差别化发展之路,吉林化纤采取了“双开发”策略,即:人力资源开发和新产品开发。
强化人才教育培养:“十一五”期间,吉林化纤投入780多万元,与吉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院校合作,直接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工业工程硕士等专业人才,同时有计划开展外语、化学工程、化纤工艺等人才培训。目前,企业已拥有硕士学历人才71人、本科学历人才510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55人,技师与高级技师529人,国家及省、市级高级专家、技术能手、拔尖人才等31人。
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他们投入1600万元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与重点高校建立科技研发实验室。面对市场不同需求,他们相继成功开发了竹纤维、铂金纤维、阻燃纤维 、抗起球纤维、凝胶染色纤维、竹炭纤维、黑色纤维等20多个品种,其中有15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碳纤维原丝项目更成为“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
在研发新产品求新求异的同时,他们还提升生产工艺,对老产品进行改性、改型、改色,推高差别化程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企业发展开拓了新市场、新空间。
日前,吉林化纤产品品种的差别化率已达40%以上,计划三年内突破60%。
“只有创造差别化的商品,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差别化率越高,市场发展空间就越大”,王进军这样解析吉林化纤的差别化发展模式。
重保健:功能性纺织品尽显绿色
现代人吃的要绿色,穿的要舒服,最讲究的就是保健——吉林化纤抓住了这一消费脉搏,开发了大量绿色环保的生态纺织品。
吉林化纤以南方慈竹、黄竹为原料研制的竹纤维,取得了“FSC认证”、“有机竹认证”和“纯天然纤维认证”。他们生产的竹纤维与其它天然纤维相比更具有抗菌、抑菌、吸湿、透气、柔软、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现在,用竹纤维生产的高级贴身服饰、床上用品、卫生用品在市场上最为走俏。吉林化纤生产的竹纤维还被广泛用于装饰材料、医用材料、食品包装等行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专利介绍项目和国家科技部推荐、推广、发展项目。
他们推出的铂金纤维(又称抗血栓保健纤维),在光量子形成的粒子流作用下,可使细胞、血液中的C-H,C-O等化学键的振动加剧、扩张血管、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医学界已对其可预防血栓、降低血压、抗动脉硬化和抑制血小板凝集,有抗菌、杀菌、保健理疗等功效做出了科学鉴定。经日本权威机构进行的光子量测定,铂金纤维具有活化人体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的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99.9%以上。
此外,吉林化纤近年来推出的圣麻纤维、远红外纤维、抗疲劳纤维等十余种新技术功能性纤维也陆续投放市场,为本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贡献了力量。
大量投入科研力量,研发功能性纺织品,吉林化纤在绿色环保生态纺织品领域里作出的显著成就已得到业界广泛认可。日前,中国保健协会和中国针织协会联合将唯一一块刻有“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的牌匾授予了吉林化纤,以肯定吉林化纤在科研攻关、开发新型功能性纤维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是该协会迄今为止,在纺织原料领域所确定的唯一一个“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它标明了吉林化纤在全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生产方面独一无二的领军地位。
走保健化发展模式,助终端客户在消费中收获健康,王进军说:“开发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生态纺织品,既符合国家构建新的产业平台的政策,又能满足人类对保健纺织品消费的渴望。保健化发展之路让吉林化纤受益匪浅。”
眼下,吉林化纤正全面实施“三年创百亿产值”的战略规划。对此,王进军说:“我们将通过不断更新设备、不断提升工艺水平、不断扩大产能等多种举措,积极与国内外企业竞合发展,大力提升吉林化纤的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