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创新高!1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经变成6.7250,较前一个交易日6.7378再次上涨了128个基点,再次刷新了汇改以来的最高纪录。
时隔两年多之后,人民币汇率再次进入升值通道。而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变化的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变化,更直接的变化来自于汇率带来的利润缩水。用出口企业自己的话来说,今年上半年欧美市场的订单有所减少,为了争取客户,已经调低了产品价格,人民币升值无疑相当于雪上加霜。
美元贬值雪上加霜
说到人民币升值,长春某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负责人郭女士表示,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汇率风险是家常便饭。但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情况比较特殊。如果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似乎有些过于严重,但是雪上加霜却一点也不夸张。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出口欧美地区,用美元结算。从上半年开始订单一直不太高。”郭女士说,从很多出口欧美的同行们都反映,欧美地区的订单都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该地区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地区利用人力成本优势,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竞争比较激烈。
鉴于这样的压力,郭女士迫不得已在上半年就调低了产品的价格,好在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所以来自汇率的风险并没有凸显。但是,好景不长。下半年人民币重新绑定一揽子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上涨。
说到这,她打开电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网页,边看边说,“你看两个月之前,7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6.77,9月15日兑换的汇率已经是1:6.72。”之后,她拿计算器算了一下,两个月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经超过了0.7%。
虽然升值的幅度不大,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则是雪上加霜。由于目前已经无法享受出口退税,之前还调低了产品出厂价,如今还要折算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从这几个角度综合算下来,她表示利润最少缩水了一成。
欧元结算也未逃过风险
用美元结算,承受了人民币升值的风险,那么用欧元结算会不会好一些呢?
长春某汽车零配件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表示,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和东南亚,几年前他就是觉得欧元比较稳定,所以跟欧洲的客户经过多个回合的协商,最后决定放弃美元改用欧元结算。当时,觉得吃了个定心丸,现在来看是“美梦”变“噩梦”。
作为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对汇率同样熟记于心。他告诉记者,去年年末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已经跌破了1:10的整数关口。今年1月15日,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9.88,时隔8个月之后,9月15日的汇率是1:8.09,前后升值幅度高达18%。
据刘先生统计,人民币兑欧元升值高达18%以上,这说明单纯从汇率的角度来看,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利润的缩水就会超过20%。由于之前已经跟欧洲客户协商好,所以不可能轻易更改结算货币。现在对于人民币兑欧洲升值,除了坚守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产品加价空间有限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风险,郭女士和刘先生均表示汇率风险基本已经等同于不可抗力因素,所以并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两个人都表示,曾经考虑过提高产品的价格,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刘先生还亲自尝试过,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客户言辞拒绝,甚至提出要更换供应商。所以最后刘先生提价的计划夭折。而郭女士则表示,本来产品来自东南亚的竞争就比较激烈,提价的空间并不大,客户根本不可能买账。
郭女士表示,目前她只寄希望于尽快研发并推出新产品,希望通过今年的广交会开发新的客户,扩宽销售渠道。
不过,郭女士最担心的是接下来几个月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已发生的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还未发生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还会继续升值,那么产品的利润只能继续缩水,只怕这边解决的办法还没有完全奏效,那边的升值已经侵蚀了所有的努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