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棉花项目组,于2010年9月上中旬定点调查了川、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甘、辽和吉等15省144个县(团场)4470户定点农户的棉花生长情况,结合对西北、长江和黄河的考察,发布监测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晚熟和“烂场”是后期棉花生产出现的主要问题
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9月为91,为常年(前6年)的92,全国成铃数15.9个/株,苗情差于去年和常年同期近一成(表1)。监测结果,自8月中旬到9月中旬,长江持续高温,生长转化加快,秋桃增加,生育期提前但收获仍偏迟10天以上。黄河连续降雨10多天,部分地区遭遇涝灾,导致全流域“下烂上脱”,烂铃普遍占10%~20%,秋桃大幅减少一半以上,与2003年相似。西北气温降低,普遍晚熟。同期全国棉花“两萎病”和虫害的发生危害偏重。
长江CCGI 9月为96,为常年的107,苗情长势差于去年近半成,但好于常年同期半成多,成铃数31.4个/株,少0.8个/株。自8月下旬到9月上旬天气转好,气温高,阳光足,苗情转化加快,洞庭湖、江汉平原、鄱阳湖和沿江两岸晚秋桃大幅度增加,“秋发”特征明显。由于晚播和前期低温渍涝,棉花收获推迟,预计国庆节过后开始大面积收获,慢于常年10天。
黄河CCGI 9月为85,为常年的83,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半,也差于常年同期一成半多,成铃数15.4个/株,少2.7个/株。自8月下旬到9月上旬,全流域阴阴雨雨20多天,8月上旬前的丰收景象被一扫而光。本流域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灾害,面积大,程度重,烂铃普遍占10%~20%,最严重的近50%,其烂铃程度华北平原≥京津塘≥黄土高原≥淮北平原。由于低温阴雨持续的时间过长,大部降雨80~100mm,局部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内涝和死株现象也很严重。本区域单产也因此较大幅度减少,品质由优变劣,铃重变轻,普遍晚熟。导致“三停止”,即吐絮停止,收获停止,交售停止。
西北CCGI9月为95,为常年的92,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同期两成多,差于常年同期近一成,成铃数5.3个/株,少0.2个/株。其中南疆5.8个/株,北疆4.9个/株,河西走廊5.9个/株。由于今年本流域8月中旬以来天气温和,高温偏低,降水偏少,导致后期晚熟。加上9月初冷空气活动频繁,阴天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普遍晚熟。吐絮进度南疆晚10天,北疆晚20多天,是近3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在北疆,8月下旬田间少见吐絮,枝叶旺盛,尚有蕾花,预计一些中熟品种的霜前花率不到一半,而新陆早品种的早熟性相对好些。
特早熟CCGI 9月为100,为常年的81,成铃数8.2个/株,秋季低温有不利影响。
二. 抢收和晾晒是后期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金秋是收获季节,然而,由于今年气候异常,低温阴雨持续,冷空气活动频繁,给收获造成一定困难,到9月底,全国大部的吐絮和收获进度同比晚10多天,因此,抢收和晾晒是后期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还要因地制宜采用措施促进吐絮,减少损失,确保“瓣瓣进家,朵朵归仓”,严控“三丝”污染;及时拨棉柴腾地播种小麦,措施如下:
一是抢晴天收获,实行“四分”。“四分”即霜前花与霜后花、正常吐絮的好花与虫口花、僵瓣黄花和污染花,实行分收、分晒、分储与分售。剥桃花和“高湿花”要摊开晾晒。
二是严控“三丝”,提高品质。主要措施:一是用棉布袋替代化纤袋;二是用竹床支架替代地面晾晒;三是单独储藏,单独存放。籽棉要与鸡、猪、狗与人严格分开,减少羽绒、毛发、废地膜和化纤丝等外来物的混入。
三是扩大新疆棉花机采棉面积,适时喷洒脱叶剂。机采棉面积争取从去年的190万亩增加到300万亩。
四是农艺疏枝,化学催熟。一是整枝。晚熟棉田提倡抹赘芽,除蕾花幼龄,剪空枝,打老叶,推株并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以促进吐絮。二是化调催熟。在气温20℃时,对晚熟棉田喷施乙烯利催熟,可采用脱叶宝+伴宝+乙烯利(10+30+70~80毫升/亩)配方。
五是种子检验,是否留种。鉴于华北平原烂铃增多,种子田存在棉籽分层和发芽,建议对种子田认真检查作出是否可以留种。
六是适时腾地,留足预留棉行。黄河套种棉田在10月下旬拨棉柴腾地和播种小麦。要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春套组合为4-2式或3-2式,幅宽150~160┩。4-2式播种4行小麦占地60┩,预留棉行宽90~100┩;3-2式播种3行小麦占地40┩,预留棉行1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毛树春 冯 璐)